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0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林人家

每天过着诗情画意的日子

    □记者 陈培芳

    在萧王庙街道西南方向,有一个小村庄,村口矗立着一座雕刻精美的飞檐牌楼,镌刻了“慈母严父育贤儿,东风有情送天涯;林丰草茂哺赤子,春雨无声润故园”这样一副对联。

    初闻慈林,便被她的名字所吸引,慈母严父,林丰草茂,这里是如此的诗情画意,和谐安乐。据《奉化县地名志》记载,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这里曾建有慈林教寺,宋理宗曾赐御书“慈林山”三字。南宋时期,袁氏五世再度迁徙,在这片山水苍碧的谷地中定居,渐渐聚集形成了村落,村以寺名。

    还未进村,就被牌楼两边的几树红梅、茶花晃花了眼:怎么能有开得这么灿烂的花!深红浅白成堆成排地开在两侧,仿佛把整个春天的锦绣都压在了这儿,衬着如洗的碧空,习习的春风,一派春暖花开的景象。

    顺着进村公路,发现村口有一座四角飞檐凉亭,亭子的名字颇有诗意,曰“蕉影亭”,凉亭内还竖了一块石碑,细细品读后才发现,原来这蕉影亭是以民国蛋王郑源兴妻子冯蕉影之名命名的。郑源兴是慈林村人,自幼家贫,13岁去上海一家小蛋行学业,他擅长经商,几经辗转创办了茂昌蛋业公司,还开了国人办冷冻业的先河,鼎盛时期有职工近两万人,被誉为“民国蛋王”。郑源兴夫妇在外创业却情系乡梓,帮助乡人外出就业,资助女子免费入学,修桥铺路等事迹更是不胜枚举,心怀感恩的慈林人竖碑建亭以示纪念。

    村中有几棵千年古树,相传是慈林先祖迁徙至此,安家居住之始所栽种,当时先人种了四种树分别为:枫、樟、梓、松,意为:风调雨顺。一直以来,古树下的一方土地,都是村人的乐园,可以想象,盛夏时节,每天夜幕来临,辛劳了一天的族亲们像赶集一样,不约而同各自带着蒲扇和木凳聚拢起来,集合在古树下,乘凉遣兴,谈天论地,唠唠家常,说说邻里,当然还免不了叙叙农事,估望收成,和着那孩子们闹盈盈的欢声笑语,自有一番情趣。到如今千百年过去了,也果真应验了先人的美好希冀,自种上这“风调雨顺”四树后,村族在这里安居乐业,生养繁衍,生生不息,代代继续,薪火相传。

    信步村内,耳边不时有轻轻柔柔的流水声传来,循声而去,却见一条仅有一掌来宽的水渠欢快地奔腾着,底下的石子在流水终年的滋润下,竟有了宝石般的温润色泽。偶有几位农家阿嫂在渠边洗洗刷刷,这情景,使得原本静谧的村子平添了几分生气,一下子鲜活了起来。沿着水渠向村子深处走去,却好似走不到尽头一般,水渠弯弯绕绕,时而绕过这户人家老宅子的墙根,时而又钻进了那户人家家门口的青石板,犹如顽皮的孩童一般。一位路过的阿嫂向我们介绍这水渠的来历,言语间颇为自豪,相传这水渠和那“风调雨顺”树一样,也是慈林先人在建村时所开凿,用作生活、消防、灌溉之用,亦有几百年之久。常言道:有水的地方,有财运,有灵气,说来也神奇,千百年匆匆而过,这渠水却从来没有干涸过,一直滋养着慈林。

    听闻村里有郑源兴故居,想着一览其风貌,却不想村子太大迷失了方向,七拐八拐找到了袁氏宗祠,白墙黑瓦,大门紧闭着,无法窥得其中景象。祠堂门口有古井,外边的已用水泥浇筑一新,干净整洁,井口还用石板盖了起来,走近一瞧,水源还未枯竭,清洌洌的井水,在日光的照射下,泛出了微光,偶有一两只蝴蝶飞过,让古井愈发显得沧桑。一口古井,守着时光的窗口,把粼粼的一潭心事,逐渐打造成甘酿。或许在遥远的过去,慈林人曾在夜色明媚的时候,在这古井旁,和明月对酌,并随便聊聊风花雪月的故事。

    询问了好几位村人,才找到了郑源兴故居,三四间两层木质结构的老宅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若不是大门的匾额处书有“郑源兴故居”五个字,愣谁也不会将这宅子与赫赫有名的“民国蛋王”联系在一起,突然又觉得,这看似普通的老宅子,有了郑源兴那“达则兼济天下”情怀,又变得那么不一般。

    万物复苏,蓄势待发,充满着新生的喜悦和希望;鸟鸣虫啾,鱼跃蝶舞,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能量;土壤湿润,溪水叮咚,提醒着乡村人们春耕开始了。勤劳的慈林人,早早地在地里忙碌开来,连那耄耋之年的老人,也闲不住了,扛了一把锄头,背着刀箩,慢悠悠地向自己菜地走去。本来可以在家中好好休息,颐养天年,但勤劳已成为他一辈子的习惯,与其闲在家中,不如力所能及地做点事。虽然忙碌,但是慈林人也不忘在忙碌中为自己找一份闲适:老式的录音机里,播放着咿咿呀呀的戏曲声。田间地头流动着孩子们快乐的身影,空气中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春耕气氛忙碌中带着愉悦,紧张中裹着恬适,没有循循善诱的教导,只需耳濡目染,他们懵懂幼小的心灵已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道理,没有冗长繁杂的说理,只要亲身实践,孩子初谙世事的心灵已明白劳动最有滋味的深刻内涵。

    在慈林,诗情画意总是春。

    小名片:

    慈林村隶属于萧王庙街道,位于萧王庙街道偏西5.5公里处,由慈林、金家、野猫山嘴3个自然村组成。慈林村以水蜜桃为经济作物,是奉化水蜜桃的主产地之一,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水蜜桃,形成了纯天然原生态的桃园,是奉化水蜜桃文化节的主办地之一,另种植花木、竹笋等。全村共有山林4500余亩,其中竹林3000亩,耕地1000余亩,村民以郑、金、袁、何姓为主,计530余户,1380多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