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丹丹 归属感,也称为隶属感,是指个人的一种感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归属感指的是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孤立的,许多人和自己有相似的地方,并且这些共同点将大家连结在一起,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时,人们便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一种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 归属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一种重要情感,它关系到了儿童的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对于3-6岁儿童来说,归属感就是感觉到自己是某一个群体中的重要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以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从《纲要(试行)》和《指南》中进行归纳,归属感主要包括集体归属感、民族归属感和国家归属感。5-6岁儿童归属感的发展主要为:1.集体归属感的情绪体验更为深刻。2.产生了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归属感。 二十四节气知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流传至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但现今在外国文化的冲击下,快速的生活节奏,商场包装文化的影响下,幼儿对一些“洋节”耳熟能详,过得不亦乐乎,却不知“立夏”“冬至”等这些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相关的节日习俗、文化更是了解甚少。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脱离现今幼儿的“世界”。 我园在2016年开始,对大班进行二十四节气主题式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除了收获了节气相关的知识和文化习俗,在社会性方面,特别是归属感也有了显性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讲述气象变化的同时,也在讲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更是在讲述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二十四节气以其特有的农谚、故事、民间习俗吸引着幼儿,为幼儿所理解并接受。如今的幼儿,虽然在放开二胎政策后,家中不再是“6+1”的养育模式,但是无论是在家中还是社会中,还是以包容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对于主动关心家人、关心周围人的意识是比较欠缺的,更不用说民族自豪感了。在二十四节气主题教学系列活动中,通过主题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逐渐萌发了大班幼儿对家乡和祖国的民族自豪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借助节气活动 萌发对幼儿园的归属感 在“清明”节气时,除了进行主题教学,我们还进行了“播种一片土地”“我们的班级树”和“给小鸟一个家”三个系列活动。 “播种一片土地”为班级种植园地的种植活动,小班中班参与对象大多为家长,而大班的孩子是在班级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松土、播种、盖土的,整个活动大班幼儿始终积极参与在其中,连播种的种子也是经过班级讨论后,投票决定——萝卜。所以每一位幼儿对于萝卜的发展特别感兴趣,萝卜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让他们欣喜万分。在萝卜丰收时,食堂嬷嬷还特意邀请大班幼儿一起进小班进行了萝卜的营养介绍,不仅对小班普及了萝卜的营养价值,而且让大班幼儿非常有成就感,也对班级种植园地更为欢喜。 “我们的班级树”是班级认领了一棵枇杷树作为班级树。大班幼儿在领树—取名—画观察记录封面—观察,整个过程参与在其中,在最后枇杷树成熟时,大班幼儿摘下了树上的枇杷,不仅自己班级孩子品尝,还送给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们。在这个过程中,大班孩子不仅增长了幼儿园的树木的熟悉度,在无形中也逐渐有了“大哥哥、大姐姐”的担当,有了好吃的,应该分享给小弟弟、小妹妹。 “给小鸟一个家”活动是源于大班幼儿晨间锻炼中的一次发现:有一只小鸟的家在台风天被刮倒了。老师关注到了幼儿的兴趣点,于是趁着晨间谈话提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小鸟?幼儿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正巧当时在木工坊学习了造房子,所以老师拍板说,那就大家来给小鸟做一个家吧。于是有了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房子。小草屋、小木屋、纸屋……最后,幼儿还在家长的帮助下,将房子挂到树上。看着自己的房子被挂在树上,幼儿别提有多高兴了。自此,大班幼儿餐后散步的“景点”继“种植园地”“班级树”后,又多了一个——“我和小鸟的家”。 幼儿在活动中重新“认识”幼儿园,而大班幼儿更是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不仅锻炼了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幼儿园的了解。 借助节气活动 感知节气文化的丰富多样 “立夏”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较为“童趣”的一个节气。许多幼儿在小的时候就有关于立夏斗蛋的朦胧印象。在进行了二十四节气主题教学活动后,全园又有了“立夏”庆祝活动,活动分为:“立夏称人”“斗蛋擂台”“编五彩绳”“打蛋套”“蛋壳粘贴画”“剥蚕豆”“凉帽DIY”等。特别是在“称人”的活动中,幼儿只体验过在电子秤上进行体重测量,居然还可以坐到箩筐里,请人抬起来测量,纷纷表示“太好玩了”,有的幼儿甚至还想再来一次。“斗蛋擂台”也很热门,幼儿手拿自己家里精心准备的“宝贝蛋”来到幼儿园。在通过班级内的“选拔赛”后,再到“斗蛋擂台”进行比试,层层选拔,才选出蛋王。获胜的幼儿在戴上“蛋王”独有的王冠后,别提有多高兴啦。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了解了立夏节气时的民俗风情,真切地感受到节气文化的丰富多样,大班幼儿则初步体验到节气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迷人魅力,激发了他们不断参与认识和了解家乡节气文化的兴趣和愿望,让爱家乡的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萌芽。 借助节气活动 激发对他人的关心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先被制定的一个节气。此时,太阳运行到的位置是黄经270°。这一天,我国所在的北半球白昼全年最短、黑夜全年最长,而打从这天起,白天将会一点一点地缓慢地延长。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主题教学活动开展中,在《温暖的鞋袜送给你》活动的一次小组讨论中,大班幼儿提出:冬至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幼儿园附近的福利院里的老人却没有人陪伴,是不是可以陪他们一起过冬至?于是老师趁势追问:如果去陪老人过节,准备一些什么?并且随后联系了福利院的负责人,促进了冬至福利院行。大班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了好看的纸花和剪纸送给老人,还和老人一起做了有趣的游戏。在福利院,老人和大班幼儿约定了,下一个节气,还一起过。 大班幼儿在此次福利院行后,有了成就感,也萌发了“关心身边人、关心比自己力量弱的人”的情感。在幼儿园冬至“搓圆子”的活动中,大班幼儿主动提出“可不可以跟弟弟妹妹一起搓圆子”的想法,让老师大感“长大了”。 通过二十四节气活动,我们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家乡节气教育资源开展活动,激发幼儿爱家乡的品质,对家乡产生自豪感、热爱之情,形成初步的对家乡的归属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丰富多样二十四节气主题系列活动,在节气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的同时,也在持续不断地提升幼儿对家乡的归属感。 作者系区桐照幼儿园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