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2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心突破 两翼齐飞”

奉化轨道交通网络发展设想

    􀴁杨俊

    一、背景

    奉化撤市设区后,宁波中心城的空间格局、奉化在城市中的功能定位均发生重大变化。从空间格局来看,宁波中心城由原来三江片、北仑片、镇海片组成的东西向组团城市,向三江片、北仑镇海片、鄞南奉化片组成的南北向组团城市转变,奉化也由调整前的外围县市区转变为中心城南部门户组团,全面融入宁波中心城。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奉化撤市设区后,奉化的交通体系必然纳入到宁波中心城的综合交通体系中,奉化与宁波中心城之间的联系由现状的城际交通转变为同城交通。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骨干,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一个支撑因素。对奉化来说,轨道交通将直接打通奉化与宁波中心城主要功能板块、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通道,将成为奉化与宁波中心城同城化、同质化发展的支点和杠杆。同时,轨道交通在奉化未来发展中将起到支撑和引领性作用,成为奉化把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转化器和倍增器。

    2015年宁波市政府批复的《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未考虑奉化撤市设区这一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在奉化境内仅设置两条轨道交通线路(宁奉城际线和K1远景展望线),总长度约33公里,该规划已无法满足奉化现在的发展背景和诉求。目前宁波正在开展2049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新一轮轨道线网专项规划的编制,为此,对奉化轨道交通应进行重新审视和谋划,这将对引领奉化未来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整合各项资源、建设“最美最好”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奉化线网布局应当考虑的核心因素

    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最大的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线网的总体布局。轨道线网布局需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客流走廊、工程条件、建设模式、资金规模等因素统筹考虑,综合规划。奉化作为宁波中心城最新、最大、最有潜力、资源禀赋最好、目前发展最快的新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奉化轨道线网应优先选择“快速、直连”宁波中心城的线路,打造“多通道”联系格局,实现奉化与宁波的同城化发展。

    奉化作为宁波中心城南部门户组团,是宁波经济社会转型最有潜力的拓展区,是宁波城市功能转移的重要方向。目前,宁南物流园区、中交未来城、第一医院、宁波滨海旅游休闲区等功能区块的实施,将在奉化与宁波主要功能片区之间形成大客流交换模式。奉化与宁波中心城重要节点间的轨道交通联系应考虑这一重要发展趋势,同时鉴于奉化至三江口核心区、东部新城核心区35-40公里的空间距离,为保障宁波、奉化未来城市发展需要,实现奉化与宁波中心城同城化、同质化发展,奉化与宁波中心城轨道交通应采用“多通道、直连、快速”模式,从而保证主要节点的客流要求,满足同城通勤需要。在通道方面,除在建宁奉城际线外,建议将6号线由古林经洞桥延伸至奉化滕头,然后往西延伸至溪口,该线路可直连西站枢纽和2号线,打通奉化至宁波中心城东西方向大通道;将K1线往南延伸至奉化中心城区,然后继续往南至滨海三镇,打通奉化中心城区至宁波中心城南北向大通道,最终实现宁奉城际线、6号线、K1线、S3线四线联系、区域均衡的格局。

    2.轨道线网规划建设应与奉化城市空间结构主框架相吻合,推动城市空间优化拓展。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线网布局应与城市空间结构主框架、城市发展主方向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奉化空间结构为“一体两翼,一主两副”,形若一只展翅凤凰。“一体”为奉化中心城区,是奉化作为宁波城市副中心的主体,“两翼”为溪口板块和滨海板块,是奉化发展的特色板块和特色资源。为此,从奉化整体发展要求看,轨道线网应构建“一体”强化突出、“两翼”延伸辐射的网络格局,契合“一体两翼”城市空间主框架,成为凤凰展翅的主骨架,引领城市空间格局的拓展和优化。

    3.轨道线网规划建设应重视轨道交通的集聚效应,通过TOD(公共交通导向)引领新城发展,带动老城更新。

    奉化撤市设区后与宁波中心城的全面融合,必然推动奉化中心城区重点向北向东发展,东西两翼作为奉化发展的特色板块,是奉化“后来居上、最美最好”的最为宝贵的资源禀赋。为进一步保障奉化的战略发展,进一步提升奉化中心城区的主体地位和功能,中心城区除了依托目前正在建设的东外环复合交通走廊(快速路和宁奉城际)外,应考虑沿汇诚北路-南山路加密轨道线网,以TOD理念引领宁南、中交未来城、江口板块发展;以轨道站点建设和交通功能为引擎带动老城更新改造,激活中心城区活力,强化中心城区的集聚功能。东西两翼则应充分发挥奉化的生态、旅游、山海特色资源,通过轨道交通打通与宁波中心城功能板块、交通枢纽间联系通道,强化与奉化中心城区的联系,吸引客流、人流、资金流,通过TOD带动东西两翼区域发展。

    4.轨道线网应与奉化特色产业、新兴经济发展相适应,形成特色产业与新兴经济的战略支撑。

    轨道交通以其大容量、快速、高效的特色吸引居民使用,轨道交通站点是人流集聚的区域,是带来人气和发展的引爆点,便捷的轨道交通是吸引人流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经济的不二选择。奉化区的东西两翼是奉化乃至宁波最为宝贵、独特的资源,西翼溪口板块是宁波的旅游门户,以“蒋氏故里、名山胜景”闻名遐迩,东翼滨海板块有着丰富的海洋特色资源,被称为“海上西湖、浙江三亚”。东西两翼与中心城之间的联系通道上,还分布着滕头、萧王庙等旅游产业区,沿线有大量尚未开发的土地,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的设置可有效带动土地的高效开发,带动特色产业、新兴经济的快速发展。

    5.谋划奉化轨道线网应考虑整个线网的实施时序,要保障每一轮要有线路列入建设规划。

    奉化撤市设区后要实现“后来居上,最美最好”,对奉化来说至关重要,事关全局发展的,是要保障宁波每一轮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都有奉化的线路列入。为此,在谋划奉化线网布局时,应优先考虑衔接既有轨道线、在建轨道线以及即将纳入第三轮建设规划的线路。基于这一原则及宁波第三轮轨道交通报建准备情况,6号线即将纳入宁波第三轮建设规划。因此,对奉化来说,目前最为重要的是要尽快向市里积极争取将6号线继续往南延至奉化。

    6.谋划奉化轨道线网应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综合平衡。

    轨道交通作为支撑城市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事关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利益和发展,是各方必然优先争夺的战略资源。谋划奉化轨道线网除应充分考虑奉化未来发展需要外,还应站在宁波的层面从全局的角度,充分考虑宁波中心城以及沿线所经过区县的发展需求。站在宁波全局的角度,奉化应积极建议宁波将6号线提升为快线。6号线提升为快线将极大地提升宁波中心城的能级和城市黏连度,极大地拉近鄞奉、北仑两大城市组团之间的时空距离,将形成以三江片为中心的45分钟通勤圈。站在宁波大湾区、大都市区建设的角度,奉化还应积极建议两条区域性轨道交通,一是应将北至慈溪、杭州湾的K1线,建议沿南山路穿越奉化中心城区后,经奉化火车站延伸至滨海三镇,打造宁波大湾区建设南北向骨干通道;二是建议将市域线S3线往南延伸至三门湾,构建以西站枢纽、奉化、宁海、三门湾为节点的宁波都市圈南部辐射通道,将宁波大湾区、大都市区建设覆盖至三门湾区域。

    三、奉化轨道线网布局构想

    根据宁波、奉化未来城市发展战略,奉化轨道交通网络应按照“多通道、直连、快速”核心诉求,综合考虑以上六方面因素,构建“中心突破、两翼齐飞”的网络架构,具体设想如下:

    1.6号线快线:将6号线延伸至奉化溪口,并提升为快线。6号线快线西段走向为:经西站、洞桥、方桥、中交区块、萧王庙至溪口,奉化境内途径汇城北路、四明路。6号线延伸至溪口并提升为快线,将直接打通宁波中心城东、西两大组团联系通道,打通溪口至宁波的主要客流通道(至宁波火车站、机场),打通奉化中心城区与溪口之间通道(即奉化“一体两翼”中西翼通道)。

    2.K1线:建议将K1线往南延伸至奉化中心城区,与S3线相交后至奉化火车站,然后向南延伸至东部滨海三镇。K1线奉化境内主要途径道路为聚宝东路、南山路、金海路、奉莼快速路、沿海中线。K1线调整将直接打通奉化中心城区至宁波中心城的南北向快速通道,将奉化中心城区直接纳入宁波中心城45分钟通勤圈,保障奉化与中心城的同城通勤。K1线从火车站往南继续往滨海三镇延伸,将打通奉化中心城区与滨海三镇之间联系通道(即奉化“一体两翼”中东翼通道),同时该通道将成为宁波中心城北至慈溪、杭州湾南至奉化,沟通杭州湾至象山港大湾区的南北向交通通道。

    3.市域线S3线:S3为既有规划线路,S3线北接5号线环线和机场,沿奉化东外环、甬台温高速至宁海。为增强宁波都市圈辐射力,拓展杭州湾大湾区辐射范围,建议将S3线继续往南延伸至台州三门湾区域。

    诚然,一个城市或区域的轨道线网布局涉及战略取向、发展阶段、经济人口规模、财政实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需要全局谋划、综合统筹、系统论证。本文所提的奉化轨道线网布局还只是一种构想或大胆的假设,还未进行系统、充分论证。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事关城市发展,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建议借助宁波城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专项规划修编机遇,聘请国内高水平研究机构对奉化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尽早明确主要走向和通道,为奉化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作者系区规划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