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统领,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推进深化中医药改革、中医药发展方式转变、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加强中医药基层基础建设,开展多元化的中医药服务,构建起覆盖全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满足居民个性化的就医需求。 通讯员 汪辰卉 西坞街道游雁村70岁的徐大爷患有严重心脏病,伴有腰椎盘突出,导致右下肢酸胀、麻木,行动极不方便。以往当他需要治疗时,不得不往返于西坞和奉化城区,但因年岁大,徐大爷每次坐公交车来回都非常吃力。当得知西坞街道卫生院也开设了针灸推拿科,徐大爷就开始在家门口接受治疗。这得益于我区中医药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 强化区域中医药服务龙头 不少市民对中山路临街的名老中医馆印象深刻,区中医医院在这里设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针推康复科。区中医医院是奉化中医领域的龙头,也是宁波唯一一家县(市、区)级三级乙等医院。近年来,区中医医院一直处在良性发展、逐步上升过程中,中医特色专科不断培育壮大。去年,中医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眼科被确定为宁波市第二轮县级医院龙头学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基层优势类重点学科。通过与名医名院“结亲”,进一步助推了学科的发展。医院与上海六院合作,整合成立新的针推康复科;与上海曙光医院的内分泌科、肛肠科、肿瘤科、骨科合作,成为上海曙光医院奉化分院;与宁波二院深度合作,紧密托管了外科、骨科、呼吸科及ICU等四个学科。去年8月,区中医医院再次和杭州市中医院合作,新开设肾内科门诊,并成立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王永钧工作室奉化区分站。 溪口医院是奉化唯一一家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医院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特点,坚持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确立中医特色,重视专科专病治疗和中西医并重,将中医科打造为医院重点品牌科室。该院在最显眼的位置设立中医药会馆,内设杏林园和针灸理疗中心。医院为每个中医科室医生设立工作室,并以中医专家姓名命名,形成了中医内科、针灸科、中医肝病、中医妇科、中医针灸推拿康复等特色门诊。 铺设基层中医服务网络 近几年来,我区将“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列入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大镇(街道)中医药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力度,在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目前,我区10家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3家村卫生室可开展各类中医药技术服务,全区基本形成了体系健全、运转高效、无缝隙覆盖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 我区加快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星级化”建设步伐。莼湖卫生院、江口卫生院、松岙卫生院、裘村卫生院、西坞卫生院已完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星级中医药门诊)的创建工作。按照《星级中医药门诊(馆)评审细则》,在中医药服务区域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将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并设标准化中药房和中药库;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单位医师总数不少25%,并按每万服务人口配备1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治未病”医务人员;配足配齐中医临床科室和针灸、康复、中医健康干预、中医体质辨识及中医养生宣传、多媒体教育等设备设施。 同时,我区在区中医医院成立了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病中的应用。中心注重对辖区内中医药人员的培训,按计划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并经常派专家到基层社区坐诊、义诊,指导基层中医服务能力的提升。该院还与萧王庙街道卫生院组建了医联体,帮扶开设了眼科、肛肠科、针灸推拿科、儿科门诊,并指导开展了穴位注射、头皮针灸等项目和技术。区溪口医院则在各分院、站点运用多功能康复治疗仪、电针仪、红外线治疗仪等设备,在治疗高血压、面瘫、肩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等病症中积极推广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 开展多样化中医保健服务 目前,区中医医院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52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和科室单病种,进行中医护理操作,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和考核,实现所有病区100%覆盖。区溪口医院为进一步拓展中医服务范围和内涵,也在住院护理单元开展艾条灸法、耳穴埋豆、穴位包埋、拔罐、穴位敷贴、超声药物治疗等工作。 如今,中医药已经纳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针对0-3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分别开展中医体质量化辩识、中医药保健服务等指导。中医药也纳入了社区康复体系,广泛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为老年人、妇女、儿童及亚健康人群等,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医药干预和个性化中医指导。 区中医医院、区溪口医院针对肺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状态等,开展了冬病夏治“三伏贴”等中医特色治疗活动。 此外,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健康讲座、中医义诊等活动,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为推进全区中医药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