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02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心聚力 共圆文艺梦

——记一群活跃在都市水乡中的 文体爱好者

    □通讯员 缪旭娜 陈翰波

    “西坞美呀西坞美,笔峰文脉永相传,东江千年流呀。啊,环水桥相连哪;啊,舟楫波光粼,古桥入画廊,稻谷满仓人兴旺,粉墙黛瓦明清留,哎咳唷。西坞美呀西坞美……”悦耳动听的歌声如黄莺吟鸣,沁人心扉,令人陶醉不已。

    前不久,一首名为《西坞美》的草根艺术歌曲在西坞坊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欢。这首曲子还被拍成视频短片:乌檐粉墙、河埠纤道、美丽庭院、东江大闸……一幅幅唯美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歌曲演唱者李秀芳深情并茂的演绎下,千年古镇以婀娜多姿的身影向观众款款走来。

    据悉,这首歌曲是由西坞民间文体爱好者集体创作,视频短片《西坞美》就是由这支队伍的牵头人吴文魁自编自导、拍摄剪辑而成。笔者日前走进这支由越剧队、太极拳队、腰鼓队、街舞队、旗袍队组成的文体团队,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乐趣。说起作品《西坞美》,大家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李秀芳:

    成了邻居眼中的“西坞美”

    “我是40岁开始才接触越剧的,之后就渐渐喜欢上了,把越剧当成自己最大的爱好,每日坚持一遍遍反复练习,唱得喉咙嘶哑是常有的事。”前两年,李秀芳曾作为西坞街道代表,参加宁波文化广场举行的演出及奉化地区越剧比赛,也得过不少奖项。如2014年10月,李秀芳参加奉化市文广新局举办的“和乐大舞台·戏迷争霸”比赛获得中老年组铜奖。

    “对我来说,台下观众的掌声越激烈,我就越开心,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自从唱了这首《西坞美》,街坊邻居亲切地唤我‘西坞美’……”说到这,李秀芳竟害羞起来,不由得用双手遮住脸颊。

    李国峰:

    太极拳法“玩出”生活乐章

    李国峰是太极拳队队长,他告诉笔者,最初练习太极拳是为了锻炼身体。“原先我属于‘三高’人群,听说打太极拳能够改善体质,才慢慢通过打太极的方式来自我调节身体。练习太极拳十分适宜中老年人,不仅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更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性,延年益寿。”

    在李国峰这支太极拳队伍中,最年长的队员,已有92岁高龄。每天清晨或是夜幕降临,在街头的公园里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不仅自己越玩越乐,而且花样也越玩越多,24式、42式、48式、88式等太极拳套路,打太极拳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杨亚芬:

    腰鼓“敲出”姐妹情

    “腰鼓队的创建和发展,不仅给大家带去欢乐,也拉近我们姐妹间的感情。”谈及这几年文体队伍的变化,腰鼓队队长杨亚芬感触颇深。

    早在2006年,她在自己经济条件比较拮据的情况下,个人出资9000元拉起了西坞街道第一支腰鼓队,12年间,她们经常相约唱歌、跳舞、编排,训练条件艰苦,队员们为了演出彩排经常练得个个满头大汗,但是谁都没有想过放弃。平日里谁家有困难,大家就一起帮忙想办法,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多年来,姐妹们携手共同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这也使得我们的心更加贴近,彼此更加紧密团结。”杨亚芬感慨道。

    陆佰英:

    运动让我年轻

    “哪里需要组织演出,我们便会义不容辞地聚集在一起编排,勤加练习。”谈话间,排舞队的组建者陆佰英正掏出手机向笔者展示她参加文艺表演的视频。现在因为上了年纪,她不再担任排舞队队长,将重担交给了得意门生董美珍,可她对队员们的练习依旧非常上心,只要有时间,定会在一旁指导。

    “别看我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太婆,但我还能轻松自如地劈叉呢,我现在浑身是使不完的劲儿。”陆佰英讲话幽默、亲切,让笔者感受到她全身散发出的活力。在陆佰英的带动下,周围居民纷纷加入排舞队。陆佰英自豪地说:“别人都说我看上去精神特别好,完全看不出我有这把岁数咧。”

    陈国芬:

    旗袍让生活多一份色彩

    旗袍队队长陈国芬介绍,随着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的需求,西坞是千年魅力古镇,也有旗袍丽人,爱美之心人皆有,旗袍队伍就这样应运而生。“生活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丽的眼睛和心境。”陈国芬提到,她们组建旗袍队就是为所有的女同胞树立信心,挖掘和传承这种美丽,并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旗袍队伍中来。

    “她们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因为共同的文艺爱好而走到一起,但热情丝毫不逊于专业人员。但凡有邀请,她们时刻响应,积极参与西坞的各种公益演出,不求任何回报。”一位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