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余 本报讯 4月18日,莼湖九峰山传统民俗活动“三月三 赏牡丹”吸引了上万游客,九峰山日渐成为莼湖镇旅游地图上一个重要的景点,“牡丹文化”正成为该镇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莼湖镇立足地方特色,加速整合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弘扬莼湖海洋文化、长寿文化,大力挖掘抗日文化资源,新培植“牡丹文化”“乡贤文化”,催熟了“文旅结合”百花盛开的胜景,同时该镇着力在文化载体、文化品牌、文化队伍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念好“建、树、用”三字经,着力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助推全域旅游建设。 搭建文旅结合平台 让文化载体“建”起来 搭建文化交流“新平台”。投入50万元建成占地450平方米的莼湖菁英汇,打造“文化+旅游”的重要宣传平台。在菁英汇中展示莼湖旅游“新十景”等摄影作品,营造菁英汇文化氛围。营建“共享茶吧”,丰富休闲、娱乐、会客、聊天功能,成为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推介莼湖旅游,扩大莼湖镇“全域旅游”影响力的新窗口。 搭建文化传播“新阵地”。投入30万元新建莼湖文化宣传长廊,打造线上线下交相呼应的文化传播阵地。全力丰富文化礼堂活动内容,依托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庆,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章胡“粽香传情”、宋夹岙“中秋庆团圆”、马夹岙女子舞龙表演等受到群众的一致肯定,延展和丰富了人文旅游元素,让群众广泛参与到“全域旅游”的文化阵地建设当中。 搭建文旅宣传“云载体”。建立莼湖头条和海韵莼湖两个微信公众号,定期推出莼湖文化特色宣传和文化活动信息,开设“莼湖村韵”系列,逐一对51个行政村的历史沿革、人文特色和村庄建设进行介绍,加强群众对莼湖名村名人名文化的了解和印象。同时借助APP平台,定期推送莼湖文化活动信息,打造集文化推广、文化咨询、活动报名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文化终端。 扮美文旅结合线路 让特色品牌“树”起来 该镇以宣传弘扬莼湖地方文化为己任,大力弘扬海洋文化、长寿文化,挖掘抗日文化资源,并串珠成链,形成特色鲜明、可游可赏可体的莼湖历史特色文化示范风景线,打造旅游文化专属品牌,提升全域旅游的文化内涵。 大力弘扬海洋文化特色。翡翠湾海洋公园二期项目已完成建设,等待开园。成功举办莼湖旅游摄影展,以“来桃花盛开的地方看海”为主题,收集了国际灾童教养院、万斯同墓等60张代表了莼湖历史文化、特色民俗、优美风景的照片,在滕头游客集散中心举办了为期2个月的莼湖主题摄影展。编制莼湖全域旅游画册和全域旅游攻略,筹划莼湖镇第一届海鲜美食文化节,充分展现莼湖的旅游禀赋、特色餐饮和文化民俗。 大力挖掘抗日文化资源。启动岙口历史文化村建设,以房屋立面改造为抓手,以墙体画为切入,按照年份变迁,重现国际灾童教养院史实脉络,营造浓厚的爱国教育氛围,打造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同时,借助后琅片区桃花源小镇建设契机,积极引入民宿,新旧结合,推动爱国文化和本地特色桃文化融合,拉长风景线产业链。 大力丰富长寿文化内涵。依托“南岙——中国长寿之村”这一国字级招牌,做好长寿文化培育和推广。抓长寿文化承载平台建设,以南岙民宿培育为突破,继续加大栖心居、檏宿等硬件投入和推广宣传,通过旅游体验加大长寿文化影响力。抓长寿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新建佛学讲堂,主讲传统文化、长寿文化和佛教经典,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加大文化宣传品投入力度,丰富富硒农产品和旅游产品,打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莼菜”发源地和“养生蔬菜”品牌。 丰富文旅结合内涵 让文化队伍“用”起来 扶持新生文艺团队。莼湖镇文联分会及下设的东海书画社、音舞戏曲协会、腰鼓协会、工艺美术协会等4个协会,共有会员51名,去年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100余场。为进一步壮大文艺队伍,去年10月,该镇成立了莼湖镇社区文体协会,下设腰鼓、舞龙、文艺、越剧、书画、门球6个分会。积极培养扶持基层文艺队伍,协助新建腰鼓队、舞龙队、排舞队共7支,并与文体协会相互配合,定期在各类旅游文化活动上演出,较好丰富了全镇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开展特色文化创作。以宣传弘扬莼湖地方文化为己任,组织文艺爱好者,搜录历代有关莼湖乡土风情的文学作品,编辑社区教育读本,开展《九峰学堂》特别学习节目播放、生活趣味讲座、莼湖民俗文化交流讨论、莼湖饮食文化集锦、编制文化村名等活动。结合莼湖特色,促进文艺创作,创作编排腰鼓节目《海韵渔歌》并作为莼湖品牌项目进行推广。以实体项目推进为目标,筹建万斯同纪念馆,宣传乡贤文化;挖掘国际灾童教养院历史文化背景,编制完成梅华文化中心原址复建整体规划,打造岙口历史文化名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