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夏珍 每天清晨,奉化体育馆旁的江滨小公园里,一群穿着白色太极服的市民集体打太极,他们气定神闲,动作一致,一招一式沉稳有力,惹得路过的人群不禁多看两眼。这群人的领头者就是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朱海防。 从小习武,转而爱上太极拳 朱海防是舟山人,今年54岁,自幼喜爱武术运动,至今习武已有40余载。年少时,先后学练少林拳、武当内家拳。结婚后,朱海防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渐渐地习武时间少了。34岁那年,朱海防和妻子一起来到奉化经营裁缝店。为了生活忙碌奔波,加上岁数一年年大起来,朱海防感到身体不如以前。有段时间,他经常流鼻血,晚上睡觉时盗汗、做噩梦。 有一次散步时,朱海防看见有人在打太极,动作潇洒,一气呵成。想到自己有练武的底子,为了强身健体,朱海防跟人学起了打太极。慢慢地,他还研究起太极拳文化。2014年,为了提高太极拳技艺,朱海防拜中国武术七段、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丁水德为师,研究和习练杨氏太极拳。至今,朱海防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各种武术大赛,斩获团队和个人奖杯、奖牌60余枚。 教授学员千余人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而朱海防觉得,普通老百姓习练太极拳应重在养生,他拳打得好,对练拳养生颇有研究,慕名来拜师的人也多了起来。5年前,他被奉化老年大学聘为太极拳老师,还经常到各镇(街道)、社区和单位教授太极拳。如今,练习、教授太极拳已成为他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 孟巍峰跟着朱海防练太极拳已有10多年。“朱老师教学生超级有耐心,一招一式,细细讲解,不厌其烦,他讲的东西,大家都能听懂理解。”而朱海防却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脾气急躁,有耐心正是太极拳给他带来的改变——保持心情舒畅,拥有一个好心态也是养生。练武要重视个体的差异,悟性足的,他就教得快一点;悟性差的,他就多教几遍。 他常常告诉学员,练习太极拳要量力而行,上了年纪要注意保护膝盖,动作不必追求过分好看,要做到呼吸顺畅,肌肉放松。“如果用错误的方法练,就会适得其反,不要说养生了,反而是伤害身体。” 朱海防有个愿望,希望自己多教授学生,为传承发扬太极拳养生运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有一技之长,希望发挥所长,为群众健康出一份力。” 图为朱海防正在教授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