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A1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夕阳红,追梦“零污染”

——记大堰镇箭岭村垃圾分类巾帼志愿者团队

    􀴁记者 喻兴萍

    名片:大堰镇箭岭村垃圾分类巾帼志愿者团队

    小传: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老太太”,组成巾帼志愿者团队,无偿打扫卫生并做好垃圾分类,制做环保酵素,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做法,并为每个月的环保集市出资出力。她们为实现心中的零污染村梦想共同努力着。

    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

    这群志愿者很认真负责

    “打造零污染村是我们大家的事,环境好了,受惠的是我们。”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国在箭岭村垃圾分类动员大会上的一句话,现在成了该村巾帼志愿者的心愿。

    王美恩老人今年73岁,患有心脏病。自去年11月垃圾分类行动开始,她自觉承包了村里最脏一段河面的垃圾清理工作。寒冬腊月,山区气温特别低,河边风更大,但她仍然坚持用自己制作的蛇皮袋网兜,打捞河面上的漂浮物。垃圾打捞上来后,用双手拧干,再分类倒入小垃圾桶。尽管每天双手冻得通红,她却总说不冷不冷。现在,清理河面成了老人的“专利”。

    曾担任过村妇女主任的王仕琴,今年70岁,每天花2小时在村里的酵素工作坊忙活——清理菜叶、水果皮等原材料,放进塑料桶里,加入红糖和自来水,也是一份不轻的体力活。老人去奉城儿子家,捡拾起小区里柚子树掉落的果子带回村里,老人说这是制作酵素的好原料。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这群志愿者很积极主动

    如今对箭岭村村民来说,每月一次的环保集市,是他们最为期盼的“盛会”。村民高兴地用旧衣物、饮料瓶、废旧纸箱等,换回肥皂、热水瓶、剪刀等日常用品,康巧叶、王小女等一批后勤服务员则感觉十分欣慰。

    49岁的康巧叶是村妇联主席,也是零污染村创建的主要组织者。组织妇女挨家挨户宣传,每天两三次将村民送到她家的菜叶、水果皮等酵素原料送到工作坊,康巧叶事情特别多。

    每次环保集市中,68岁的王小女工作最为细碎。她一个人要清点村民送来的所有农药袋和农药瓶。很多人怕农药残留不敢去做,王小女却已坚持了半年。“还要继续做下去呢!”王小女笑着说。

    洁美村庄是共同的家园

    这群志愿者很热心无私

    古语有云: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对76岁的刘银莲和65岁的陈章娟来说,门前雪要扫,他人的瓦上霜也要管。

    自去年11月开始,刘银莲的扫帚“侵占”了好多地盘,不光自家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整个小组片区内的沟沟坎坎都不放过。陈章娟老人对此更有心得,因为她在村里多年如是。有村民说,不是你们的地盘去打扫干嘛?两位老太太只是笑笑,依然每天坚持。

    69岁的刘安芬,是箭岭村垃圾分类和酵素推广的发起人。刚开始一段时间,刘安芬几乎每天开车30多公里到箭岭村,与村干部商量如何宣传推广、培训制作酵素、购买垃圾桶,手把手教村民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半年多过去,如今村民对垃圾分类已很自觉,村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仍然坚持每周至少两次到村里。“我是箭岭的女儿,村庄洁净村民生活幸福,我也开心。”刘安芬坚定地说。

    她们都有报酬吧,要不谁干?这种质疑令老太太们挺伤心。她们做这些完全自愿,没拿过一分钱。康巧叶说:“村里经济困难,启动资金是刘安芬老师和村主任刘旭辉自掏腰包的,现在维持都已困难,给她们报酬那更是不可能。”

    图为志愿者团队合影。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