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党话 跟党走

江口党建引领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通讯员 应国民

    本报讯 七一前夕,笔者到江口街道农村采访党建引领发展的情况,只见所有行政村综合服务中心醒目地悬挂着“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标语。一面党旗、一枚党徽、一间党员活动室、一块党务公开栏、一个党建文件柜、一本支部记录本等“六个一”成了每个村的标配。村村亮出红色标语,亮出党员身份,是江口街道夯实乡村党建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

    “班子要发展,必须抱团聚力。首先要建强基层党组织,做到书记要公心、班子无私心、党员无‘派心’,全村党员干部一条心。”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为下好班子这盘棋,他们实施强基工程,通过建立“先锋户联”机制、施行党员积分管理、对不合格党员加强处置等一系列工作载体,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引领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宁波市第一医院异地建设工程是市、区两级重点项目,位于陈王村上王自然村,应拆迁89户村民的房屋。去年7月,陈王村党支部实施“党建在一线,党员带头干”锋领行动,成立2个战斗工作组,村支书、村主任分别担任组长,首先召开支部大会、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统一思想,制订实施计划。有户村民一时思想不通,觉得住落地房舒服。村党支部书记陈宏专带领工作人员先后8次上门做工作,宣传拆迁的重要性。王某被他的执着精神所感动,愉快签约。老党员韩文信不仅自己带头签约,还动员两个儿子签约……在党员带领下,应拆迁的村民顺利签约,应拆迁房屋的腾空搬迁率达到100%。

    “党建+发展”“书记领衔”助推产业升级。该街道召开8次主题研讨会,探索农村区域化党建新模式,建立3个党建联合体,通过对农村房屋、土地等闲置集体资产盘点配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沈家 村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情况复杂,管理有难度。村党支部在建立村规民约的基础上,推行“党建+农村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集体经济发展之路。“3年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000元,别说办实事,连日常往来都无法开支。党支部利用开发区返回给村的土地,建造起超市,年租金收入达到6万元。在超市旁扩建钢棚结构的菜市场,年租金收入达到12万元。”据村干部介绍,集体有了钱,基础设施大变样。如,推进环境整治,加强河道治理,村居环境变得更宜居;再如,建起村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村民们说,这些变化,都是村党支部的功劳,没有党员的努力哪有今天的美好日子。

    该街道建立起以党员志愿者为主要力量,以信息化手段为技术支撑的“网格党建”新模式,通过“全域化”设置网格党组织、“立体化”健全成效评价体系,将党建工作触角延伸至农村每一个支部,从而形成党群服务团队,畅通“村民说事”,通过“说、议、办、评”4个流程,围绕环境整治、综合治理、养老、教育等问题,让群众有力说事、村党组织有力办事,推动矛盾化解,共谋集体发展,形成了稳定程序的基层自治局面。

    方桥村党支部将落实“党员活动日”制度作为“两学一做”能否不断深入开展的首要环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党员学习“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相关文件,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切入点,要求党员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亮明身份,争当标杆,做好表率。

    针对党员分散、流动党员多等的情况,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互联网+”,建立各支部党员微信群,实现党组织和党员联系“零距离“,使党员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街道党工委书记杜志维表示,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指引,引导党员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并要求各党支部外塑形象,精心打造美丽乡村;内强精神,用心构筑文明家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