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A5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袁仁康:奉化气动元件播种人

    􀴁王开甲 单忠国 宋共娣

    袁仁康今年75岁,棠云汪家村人。上世纪70年代初,是他在奉化这个广袤的土地上,播下了制造气动元件的第一颗种子。

    袁仁康仅读过半年初中,辍学后曾在宁波拖拉机厂打过工。1962年,下放到棠岙汪二村落户。1964年,被安排在棠云竹器五金社做工。1969年,上海知青汪云馥响应毛主席号召,来到袁仁康所在的汪二村插队落户。汪云馥喜好打篮球,爱与人交往,很快与袁仁康交上了朋友。一次,袁仁康在同汪云馥交谈中,问到他能否从上海弄几个产品到里山来加工,你也可以一道入厂做工人。不久,汪云馥果然从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厂,弄来了一只苏式电磁阀(俗称气动元件)交给袁仁康。袁仁康对这个“洋玩艺儿”爱不释手,立即拿到厂里向社主任汪海章和五金车间主任袁义伦汇报。捏惯了劈篾刀的厂领导,听了袁仁康汇报后,连连发问:“这东西派什么用场,产品销路怎样?”这时,袁仁康心里也着实感到迷惘。

    于是,袁仁康与汪云馥第二天就赶去了上海。袁仁康是头次去上海,只见那里满眼高楼大厦,马路上车水马龙,黄浦江汽笛长鸣,他首次领略到大都市的繁华。虽然心里有点胆怯,但他还是硬着头皮闯进了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厂的大门。厂党支部书记兼铸工车间主任徐洪祥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徐洪祥听了他俩来意后,爽朗地回答说:“如果,你们真的生产出了这个产品,我们厂可为你们全部包销。”陪同徐洪祥的一位厂工程师徐通文补充说:“乡下头回去做做看。做出来了,不仅我厂需要,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大厂都是需要的。”袁仁康听了他俩的一席话后,喜出望外,压在胸口头的一块大石头,顿时落了地。

    回到棠云后,袁仁康凭着自己的手艺,摸索着动起手来。苏式电磁阀主要配件有阀体、阀板和阀座三部件组成,阀座又称电磁头和先导头为其中的核心部件。该部件因其结构复杂和精密度高,尽管他施展出十八般武艺,但仍无法照实样复制,袁仁康的心再一次悬了起来。去,再去上海!厂党支部书记徐洪祥与工程师徐通文再次接待了他俩,见他们那样真诚、执着,就同意送给他们一套资料和图纸。

    但是,棠云竹器五金社不仅设备简陋,一无铣床,二无刨床,只有一台老掉牙的618车床,又没有一个会识图的人员,困难重重。看着结构复杂的图纸,袁仁康再一次发呆了。他突然想起,是不是可以找溪口区手工业联社办事处想想办法呢?于是,他急忙赶到溪口区手工业联社。时任区手工业联社主任马庆表,听了袁仁康汇报后,马上找来溪口农机修造社主任周孝福商量。周孝福同意腾出一个车间,借助社里的现有设备和技术力量,供他们“借窝下蛋”。所需材料、人员及资金,由棠云竹器五金社承担。

    在溪口农机修造社技术力量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日日夜夜攻坚克难。1971年上半年,第一件试制产品“仿苏式二位四通电磁阀”终于出炉,经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厂测试鉴定,认定完全合格。时年下半年,该产品在溪口农机修造社投入了小批量生产。后来,在奉化水泵厂专门设立了气动元件制造车间。1979年,奉化气动元件厂亮相挂牌。1987年,奉化气动元件厂与奉化汽车水泵厂分离,成立宁波奉灵气动成套有限公司,袁仁康随团队踏上了专业化生产的征途。

    至今,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奉化气动工业的发祥地溪口,气动元件企业林立,并涌现出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上等级的规模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气动元件之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