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叶 李露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区委老干部局组织开展“我的初心故事”主题征文活动,全区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挖掘整理出许多感人的初心故事。他们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牢把握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处处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助力奉化实现“后来居上、最美最好”的战略目标。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四位离退休干部的初心故事,共同感受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范雪伦:一片丹心永向党 花甲之年,本应安度晚年,他却为党的事业东奔西走、呕心沥血,组织政协离休干部开展各种活动,成立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参与奉化党史的研究;年至鲐背,本应颐享天年,他却为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担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将爱送到生活困顿的青少年手中。一片丹心永向党,满腔赤忱系人民。他,就是原奉化县政协副主席、全区年龄最大的离休干部范雪伦。 今年97岁高龄的范雪伦,1943年10月入党,在他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的那一刻起,就明确了自己的初心:要在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群众一起,通过努力奋斗,赶走日本鬼子;推翻“三座大山",要让广大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过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和平、富裕、幸福的生活。 范雪伦只读过3年书,参加革命后,先后担任了慈溪县委丈亭区区长、区委书记、团县委副书记、慈溪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奉化县副县长、奉化县政协副主席。在这些不同岗位上,范雪伦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贫苦出身的共产党员,“虽然职位高了,但革命传统和工作作风始终不能变,要牢记党的教育和培养,牢记党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恪尽职守,当好公仆。” 1955年,时任慈溪县纪委副书记的范雪伦,被省委推荐出席中央纪委召开全国纪检工作座谈会,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同志亲自主持座谈会。“当我紧紧握住朱德总司令这双有力的大手时,不禁热泪盈眶,终身难忘。”1959年,范雪伦作为奉化分管政法工作的副县长,参加全省政法县长会议,省委抓住时机,请周恩来总理做一个形势报告。“周总理的报告内容丰富,说理透彻,通俗易懂,鼓舞我们要努力当好人民公仆,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对于这两次亲见中央领导,范雪伦记忆犹新,也愈加坚定信念,坚守初心,坚定不移跟党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983年,范雪伦离职休养,但他一直离而不休,甘愿为党继续奉献,继续发挥余热。范雪伦目前担任着区党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迄今23年,参与了整个奉化的党史研究工作;去年卸任了区政协离休党支部书记职务,连续担任32年,组织政协离休干部学习时事政治,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和社会事业的活动,并做好离休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去年卸任了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职务,连续担任25年,从研究会成立到发展,从课题研究到出版书刊,他恪尽职守,精心策划;前年卸任了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职务,连续担任25年,从思想上、教育上、经济上关心帮扶全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同时和其他离休干部一起资助40余位家境困难的中小学生继续求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范雪伦的工作得到了党的鼓励和社会肯定。他曾被评为宁波市离休干部先进工作者、宁波市“关工之星”等。“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人人有责。我们老年人也要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挥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范雪伦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他会继续工作,不忘初心,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范雪伦(左一)在奉化中学结对助学 周 平:一生淡看名誉地位 周平家中的客厅挂着一块镜匾,上书“少年投身革命,平凡工作光荣,不求名誉地位,一生廉洁奉公”,这是1994年3月14日,周平离休时,市工业局党委送他的离休礼物,也是周平45年来勤勤恳恳工作的真实写照。 今年86岁的周平是鄞州人,1949年7月10日,他由二哥带领前来奉化参加革命。当时奉化形势很复杂,境内有土匪特务一千多人,经常搞袭击破坏,国民党飞机又三天二头轰炸。年仅17岁的周平白天上班,晚上在县政府大门口轮流站岗。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周平自学了马列理论和革命道理,思想上逐步向党组织靠拢,不久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革命初期形成的这些思想和观念,深深地印在了周平的脑海里,还影响了他之后的工作态度。1959年初,周平担任奉化县财政局第一任企业财务股副股长并主持工作。当时奉化百废俱兴,周平除了需要经常下工厂帮助企业建立财务制度,还组织编写了奉化县工业财务管理经验汇编,开办了财务会计培训班,建立一整套财务管理制度等等,为奉化的企业财务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69年10月,周平调任县粮食局人秘股负责人。因粮食局组建不久,人手不够,人秘股只有周平和勤杂老王两人,周平一个人几乎包揽了人秘股的全部工作。1982年,在担任县经委计划财务科副科长期间,以周平为主撰写的《上海经济区宁波市卷奉化县工业产品概貌》一书发往各地,对奉化工业产品起到了推介作用。1984年至1994年任县工业局科技基建科长十年期间,周平深入企业调研技改项目,经常赴杭州、北京争取项目、落实资金、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为奉化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直到1994年,周平离开了工作岗位。人虽离休了,但“初心”尚在。2001年,周平担任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离休党支部书记。由于离休干部大多身体较差、外出比较困难,每次组织上发下来的文件、学习资料等,周平都会不厌其烦地一一上门,及时送到老同志手中。2008年,周平加入了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先后被选为理事、副会长,不仅要负责财务,还要上门收取会费,慰问生病的新四军老战友,发送新四军学习期刊等等。 周平作为离休干部代表慰问困难群众 张世根:红太阳指引我前进 原奉化市人民政府副市级巡视员张世根说,他家最为宝贵的财富不是他工作多年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章,也不是价格昂贵的现代科技产品,而是一张微微泛黄的老照片。这张照片是张世根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接见时刻的留念,也是张世根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 1956年6月,张世根被任命为象山县农林水利局局长还不到一年,26岁的他幸运地由象山县委推荐,浙江省农业厅保送到中央农业部干部学校读书,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农业科学的教育。 1957年6月14日的白天,中央农业部干部学校和平时一样,按时上课按时下课。只是晚饭后,校长室突然播发了通知:“15日早晨6时,全体师生在操场集合,每人必须衣冠整齐,去中南海。” 顿时,整个学校沸腾了。虽然学校领导没有说明去中南海干什么,可是张世根和同学们纷纷猜测,可能是毛主席要接见中央农业部干部学校师生。6月14日那一夜,全校师生几乎彻夜未眠,寝室灯火通明,同学们纷纷翻箱倒柜挑选自己最美的衣服,校外理发室前排了长队,大家个个都想把自己最亮丽的形象呈现在敬爱的毛主席面前。 6月15日凌晨6时,全体师生早早等候在操场上,个个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在晨曦中,中央机关专用的8辆大巴开进了校园,把近400名师生带往新华门。 上午9时,激动人心的幸福时刻终于来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陪同接见的农、林、垦部长们,健步向中央农业部干部学校的师生们走来。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向师生们频频挥手,绕场一圈,然后落座,合影留念。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时间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每每回忆这一终生难忘的幸福时刻,张世根总觉得就在眼前。每逢工作遇到困难,个人受到挫折,翻看与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的合影照片,张世根总会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着他继续前进。“这张照片在我心中是永远不落的红太阳,始终照耀着我,指引着我,是我最大的精神力量!” 张世根(中)和工友合影 王继忠:从警无悔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30多年前这首歌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它唱响了一种情怀,一种人民警察对党、对人民最炽热的赤子情怀。而今年75岁、已有44年党龄的王继忠,就是这样一位怀揣梦想、不忘初心、砥砺为民的警察。 1968年,王继忠离开金华军营走进奉化警营,从警36年,直到2002年退休。王继忠回想刚入警营的情景,记忆犹新,“那一年,妈妈坐了2天汽车从安徽老家到奉化来住了一段时间,返回后逢人便说,奉化是个好地方,山好、水好、人更好,儿子在奉化工作,放心。”至此,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的王继忠把奉化当成第二故乡,踏遍了奉化的山山水水,参加了那些年的重大事件和案件的处理,记录了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精彩的瞬间。 1983年,党中央发出号令,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原奉化县委成立了县委书记胡安康任总指挥的工作组。当年8月21日零时,严打开始,出动政法干警、党政干部800余人,抓获打击对象157人。9月29日,县政府在体育场召开万人公判大会,判处11名罪犯死刑,立即执行。如此规模的公判大会,处决死刑犯这么多,是奉化史志记载的唯一一次。三年严打期间,王继忠在指挥部做秘书,每天白加黑,忙得不亦乐乎。“只要是为了社会平安、人民安居乐业的事,我都会尽心尽力去做好。” 1985年,王继忠参加了治安承包责任制改革。那时候,面对农村联产承包到户、治保组织溃散、治安工作无人管的问题,奉化县政法委、公安局在江口区进行治安承包责任制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实现了公安工作有人帮、四防教育有人抓、治安纠纷有人解、治保工作有人做的新局面,全县治保组织做到了人员、职责、制度、报酬“四统一”。奉化经验开了全省之先河,省公安厅党委发文推广,省政法委在奉化召开现场会。奉化名声在外,学习团队络绎不绝。 王继忠的无私奉献也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他曾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优秀秘书,因年发稿件800篇次荣记三等功。1995年,又在申报全国优秀公安局中,苦思冥想三天三夜,执笔完成《铁的班子,钢的队伍》事迹材料,一炮打红,奉化市公安局跻身于全国优秀公安局。1996年,又总结了《热血铸警魂,铁臂树丰碑》事迹材料,蝉联全国优秀公安局二连冠。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方军国、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宋良杰、交警大队和裘村派出所、溪口分局全国青年文明号、江口派出所一级所等“国优”先进事迹材料均留下了王继忠的笔迹。 心怀大爱,胸怀天下。王继忠的爱心善举,不仅表现在他所热爱的警察事业上,他更是将大爱洒向社会的每个角落。至今已担任区关工委关爱团秘书长12年的他,以拳拳爱心关护着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单亲家庭及困难家庭子女等。截至目前,已结对帮扶各类困难未成年人10余人。 王继忠正在写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