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0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国乡贤庄崧甫

    □陈大甫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吴江泾丛桂文社主持教学的泉口人孙锵考中进士去京师为官,其工作由廪生庄崧甫接任。庄崧甫名景仲,谱名莪存,号求我山人,是裘村镇曹村人,时年34岁。他较早接受进步思想,积极提倡新学,从这里出去的学生到县学、府学都能顺利对接,多人留学海外,故名声鹊起。1901年应邀主持奉化锦溪书院,未几将锦溪书院改为龙津学堂,出任舍监,推行新学,激励学生出洋深造,后来蒋介石也就读于此。1904年庄崧甫因支持同村人庄莘墅拆毁当地居仁庵佛像开办忠义学堂,引起村民不满,招致庐舍被捣,事情闹大,离开奉化到上海帮朋友主持新学会社。新学会社其实是奉化人开办的书店,庄崧甫在经营各类书籍的同时,编撰课本及农业书籍,集编辑、印刷、发行于一体,生意日渐兴隆。时值辛亥革命前夕,新学会社成了浙籍革命党人聚义之所,如陈其美、周淡游等常来,庄崧甫亦因此认识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投身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活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庄崧甫协助陈其美筹办军需,印发光复文稿,民国元年任浙江省军政府财政局长,后因改革盐政受阻而辞职,去余杭创办杭北林牧公司,植树1.5万亩,饲牛羊数千头。1920年与莼湖人应梦卿合作,在临安创办安北林场,将大批荒山缓坡进行绿化造林。1925年又在西湖洪春桥创办杭州种苗场,经营农林、花木、蚕桑等种苗,编著《农业新书》等科普书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庄崧甫注重以农为本思想,在编著农科著作、倡导种苗改良、劝业农桑等方面卓有成效,1922年被推举为浙江省议会议员、奉化县议会议长,还担任省水利联合会主任。1926年入选浙江省临时政府委员和国民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29年七十岁的庄崧甫被国民政府特派为导淮委员会委员,其后又任命为副委员长,常年奔波江淮一带治理水利。他寿庆八秩时,民国政府在其故居曹村后杨,依据奉化中山堂式样建庄崧甫纪念堂,蒋介石书赠“齿德俱尊”,国府主席林森题赠“党国耆贤”。惜此建筑今已不存。

    1940年,81岁的庄崧甫寿终“求我庐”。他平生清廉刚直,且乐善好施,光绪廿三年(1897年)裘村重建西山桥,他是三位主要捐资人之一,桥右小亭有碑记在矣。民国十六年(1927年)庄崧甫还发起创办奉化孤儿院,任院长。该院系个人捐助创办,他以自己的人脉资源向社会各界募资,甚至向蒋介石开口,当蒋得知家乡创办孤儿院并且是老师发起的情况后,汇来捐款一千元,并表示以后每年认捐一千元。庄崧甫把自己庆贺七十寿辰的筵资尽数襄助孤儿院,八十岁时又把祝寿礼金全部赠与,但他自己却衣食简单, 生活十分简朴,宁波天一阁存有其像,完全是一位典型的老农形象,丝毫看不出他长期在学界、政界工作的迹象。

    庄崧甫的墓在曹村西北三里许,墓顶圆锥形。里外墓圈用块石浆砌,前嵌石质墓碑:庄公崧甫暨陈氏朱氏之墓,上款一九六三年癸卯五月应梦卿敬书,下款为立碑人即其孙子孙女姓名。墓碑前为拜坛,拜坛前石阶数级与山路相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