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0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原声朗读+名优教师点评大会圆满结束

本报小记者工作室创新之举获肯定

    􀴁记者 沈慕熙

    日前,由区总工会、区妇联、区关工委等单位主办,本报小记者工作室和新华书店承办的“时代新人原声朗读暨优秀作品名优教师点评大会”在新华书店四楼顺利开展,并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主办、承办单位领导许国芬、叶琳、徐叨长、陈礼明、李明出席。

    今年4月份,本报小记者工作室推出的“时代新人杯现场写作大赛”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小记者们的积极参与。此次点评大会,邀请了12名在征文赛中获得高奖次的小记者,他们带上原作,配上原声,在舞台上展示自我,并得到了名优教师的悉心点评。评委老师们先对小记者的朗读能力进行点评,而后就习作优缺点进行重点指导,当场指出文章的修改方向、修改重点、修改意见。同时,赴现场聆听的30多组小记者家庭,拿着原文记录册,也听得津津有味,均表示这种形式的活动对孩子的写作能力提升帮助很大。

    小记者林琳家长表示:“今晚的点评大会与众不同,对每个参赛选手而言都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我女儿通过导师的点评,知道了文章该如何修改。此外,通过聆听导师对其他小记者文章的点评,也学到了很多技巧。”

    武岭小学董驻老师作为评委老师之一,在现场听了小记者关于写母亲的文章后,倾情朗读自己写的关于母亲的文章,现场观众掌声雷动。俞芬老师对于此次极富创新且意义非凡的点评大会直言道:“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小记者们把自己的文章通过原声朗读演绎出来,让孩子看到了创造的价值,对他们今后的写作之路,甚至是人生道路都有很大帮助。”

    据悉,点评大会期间,家长们纷纷将现场状况通过发布朋友圈信息的形式广而告之,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使得此次点评大会成为时代新人杯最好的延续和收官。

    亲子共读

    参赛选手

    评委老师及相关领导

  附:董驻老师写的关于母亲的文章——《梅与母亲》

    又是一个冬夜,寒风吹得心发痛。坐于灯下,置放在旁的是一帧母亲在梅树底下的照片:梅花绽放,母亲露出微笑——母亲最爱这张照片。因为在她名中,便有一个“梅”字。然而,三年了,那棵梅树依旧年年盛开,母亲却杳然而去了。

    一直以为,母亲是很平凡的,跟大多数人的母亲一样:十月怀胎,在阵痛中把我送到世间,然后哺育、呵护着我长大。从我懂事起,便认识了母亲的工作——一个普通的农村广播站的机线员。一天三次定时开关,播一些通知,有时还修一些农户坏了的喇叭。因为吃住在站里,很小我就会踮着脚去拨弄那些开关,而母亲也很高兴有我这个小助手。机房的设备一次次地换,而母亲依然用她的双手开关着,用她甜美的中音播报着……

    三年前的一个冬日,当我跌撞着冲进家门,呆望着床上从未如此安祥的母亲:当我那支习惯替别人写墓碑的笔下成形的竟是母亲那“梅”字时,一阵巨痛刺入心肺——母亲去了,而我竟来不及与她告别。机关礼堂的布幔挂上了母亲的遗像,低沉的哀乐回荡在山村上空,当一个个熟悉的不熟悉的人从母亲灵前走过时,我竟发现所有的人都与我一样悲恸,呢喃着,哽咽着……机关大院的姑娘、小伙痛哭着:阿姨去了,再也没有不是家却胜似家的去处了;朴实的乡民诉说着:燕梅走了,谁来告诉我们山外的信息?年迈的祖父捧着母亲为他织了一半的毛衣,老泪纵横……此时,我仿佛看到:母亲在时,站里家里总是坐满了机关大院的年轻人;乡民们总能及时从广播中了解农村和山外的信息,然后耕种、收获;全家都能在冬天前及时穿上母亲亲手编织的毛衣……那一刹,我感到了母亲的伟大。

    夜已深了,望着眼前的照片,脑海中不由浮现起陆游的《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觉得,那梅,便是母亲。

    母亲节,母亲却在天堂。翻出三周年时的祭文,看了,眼眶还是会发热,原来,母亲一直在我心最深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