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1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爱有“疆”

——区中医医院医生吴志宁的援疆故事

    􀴁记者 张夏珍

    通讯员 汪辰卉

    实习生 周子翰

    每周两次坐诊,门诊人数近2500人次;每周查房1次,完成教学查房12次;组织疑难病例讨论16次,多次参与其他科室会诊及病房的治疗……这是区中医医院医生吴志宁一年半援疆经历所留下的数字。

    “援疆是一种情怀,一种我有义务为祖国奉献自己力量的情怀。”吴志宁是奉化第一位派遣援疆的医务人员。在4000多公里外的库车,吴志宁坚守初心,把技术与诚意带给了当地百姓,就像天山上的雪融化后滋养着一方大地。

    用双手为患者解除痛苦

    2017年2月21日,吴志宁带着同事和好友的嘱托,带着对家人满满的牵挂,踏上了援疆的行程。

    1993年从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后,吴志宁一直在区中医医院医疗一线,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在库车人民医院,他用娴熟的针灸、推拿技术,为当地的颈肩腰腿痛、关节痛、中风患者解除了痛苦。

    有位40多岁的维族妇女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治疗后病情一直不见好转,还有加重趋势,需拄双拐行走。当她再一次来到医院就诊时,吴志宁通过仔细检查、追溯病史发现,病人症状更像是脊髓型颈椎病,最后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也佐证了他的判断,多年的误诊终于得以纠正。后来,这位妇女认准了吴志宁,他不在门诊,就去住院楼找他。2个疗程的治疗后,这位妇女终于痊愈。

    这样的病例还有不少。去年8月15日,维族大叔依米提积劳成疾,被家人抬着送进医院。吴志宁通过针灸和中医理疗让他的病情得到缓解,能够自己行走了。依米提大叔高兴坏了,对吴志宁竖起大拇指。他说,没想到小小的银针让他的腰重新恢复了活力。

    “亚克西,亚克西!”在库车人民医院,吴志宁听到最多的就是病人的感谢。虽然听不懂维吾尔语,但看到维族同胞真诚的笑脸时,吴志宁感觉自己心里也开出了花。

    为库车培育优秀针推团队

    库车人民医院针推科有医护人员20多人,但老一辈中医师有的跳槽、有的转行政,科室以低年资的医生为主,推拿、中医药的力量相对薄弱。吴志宁被任命为科室副主任,配合科主任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帮助年轻医生成长。他经常给科室做关于疾病的诊疗及新技术的教学讲座,让他们了解医学新动态。

    此外,他带了两名徒弟,并签订师徒结对合同,手把手教徒弟推拿和针灸手法,还把《皮内针应用》《循序渐进》等专业书籍送给徒弟。

    在宁波援疆医疗团队的牵线搭桥下,库车人民医院选派医生到宁波市中医院针灸科学习培训45天。在吴志宁和其他宁波医生的传帮带下,学员进步比较快,也增强了他们用传统中医救助病人的信心。

    此外,吴志宁还开展了腰突症规范化诊断及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运动疗法结合头皮针治疗、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小儿推拿临床应用、脊柱疾病整脊治疗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援疆之行是人生一道考题

    自古忠孝难两全。临行前,吴志宁83岁的老母亲突然病重,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一边是躺在宁波第一医院ICU病房里的老母亲,她已意识模糊;一边是自己立下的支援新疆的郑重承诺。吴志宁两边都不想辜负。两难之下,是妻子和兄弟的鼎力支持,让他消除了后顾之忧。

    然而老母亲最终没能挺过难关,在吴志宁赴新疆十几天后,撒手人寰。吴志宁万分悲痛,赶回奉化送了母亲最后一程,办完后事又匆匆赴新疆。母亲的离世,让他一度心情低落,每每这时,他总是想起自己的誓言。“援疆的路是无悔选择,既然选择了,就不能让自己失望,就要尽最大努力做好。”

    在新疆的一年半时间,吴志宁也有收获。当地医务工作者认真的态度,维族同胞热情豁达、坦然面对生死的天性,都给了吴志宁一种力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