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夜沙龙响起“六声部”

    􀴁沐小风

    “这里感觉好香啊!”7月13日晚,省散文学会会长陆春祥、常务副会长苏沧桑、常务理事邹园、副秘书长施立松偕《解放日报》朝花副刊主编伍斌、《新民晚报》首席编辑南妮一行,出现在三味文学之友沙龙现场,在上书店二楼时苏沧桑和邹园老师不约而同地说:书香。

    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老师白汗衫配黑框眼镜,儒雅中透着朴实,一如他的笔名“陆布衣”。作为一直在历代笔记经典中穿行的文学大咖,他从浙江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说起,谈到许多孩子思路较窄,大都只选写马云和鲁迅以诠释“浙江精神”,继而从笔记《武林旧事》《奇器图说》中引经据典,畅谈阅读和写作的关联。他每日坚持晨读一小时以上,年阅读量超过200本,边读边记,乐此不疲。他说像《论语》《大学》《中庸》这些经典总是让他常读常新,收获不断。“人生、大地、经典,是文学永恒的话题。”“阅读一本书就是跟一个新的老师对话。”聆听下来,我的结论是:只有成为一个良好的阅读者,才能成为有思想的写作者,创作出有文、有思、有趣的好文章来。

    温婉的苏沧桑老师已是第n次作客三味书店。她由衷赞美了三味书店气场的宁静与美好,跟文学融和在一起的温暖氛围。她说,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她忍不住自问,这么多的书,我们读得过来吗?我们还有必要继续写下去吗?我们的写作还有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文学是我们的宗教,只要心里一直燃着这把火,她就会一直做个写字的人,重点是要写出佳作来,而不是制造文字垃圾。

    邹园老师一袭旗袍,端庄高雅,让人马上联想到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她说书是巨大的财富,书香是对文化人最大的诱惑。她用诗样的语言回忆了小说《三月雪》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小说里面的诗我现在依然能够背诵,可见文学的渗透对心灵的震撼,那是金钱、物质、利益永远无法替代的。”她希望我们不要受功利心的驱使,成为庸庸碌碌的人,而是坚持阅读,固守心灵家园,这样我们的精神面貌才会被书香浸润,焕然新生。

    两位来自上海的编辑、作家先是对奉化美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加赞赏,表示羡慕。南妮老师接着从自己身处的逼仄的水泥森林引申出“空间”这个话题。她以西班牙电影《书店》为例,里面的男主人公常常讶异于书是人写的,但一接触人却总能发现人的种种不堪与肮脏;好在拥有了书就不那么孤独。电影实现了我们的终极理想,南妮老师提炼出的精神核心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很不容易,而阅读,就是给自己创造宝贵而美好的空间。话题继而拓展到眼下因颜值而盛行的整容,她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灵魂单薄狭隘,ta的容貌第一眼看时再惊艳,也站不住脚,经不得看第二眼、第三眼,唯有读书,才是最好的美容。至于为什么要写作,她说那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有未知在吸引你,她希望我们珍惜写作这门艺术,珍视写作的美学价值,在这条无穷无尽的道路上,一起走下去。

    伍斌老师年轻帅气,有着磁性的嗓音。他说走进三味书店,就像走进一本书,是心中真正的心灵花园。他希望我们除了阅读人生和天地这两本大书之外,多读经典之作;不同阶段读同一本书,体验和感悟都不一样。他回忆了跟王安忆的母亲茹志鹃的一次近距离接触,说老人家通过女儿在安徽插队时一封把人家的吵架过程写得纤毫毕现的家信,得出了女儿深陷孤寂的结论。他说,只有在作家的人生场景里进进出出,才能映照出里头交织的各种可能性,从而获得更多更深刻的认知。作为中国老舍研究会的一员,他又以跟老舍先生家人几次接触的实例,提醒我们阅读需要思考和质疑,用理性丈量表象下的东西,拨开一些文本掩饰的事实迷雾,真正迷人的画卷才能被打开。

    漂亮又谦逊的施立松老师则对我们的文学沙龙这种形式坚持了近五年表达了敬意和交流探讨的渴望,同时跟大家分享了她所在的洞头作协近几年来开展文学活动的一些做法。

    是夜的沙龙,六位嘉宾的发言围绕阅读与文学、文学与人生的主题,如同六声部的重唱,引起了在座文友的共鸣。沙龙也吸引了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方国波和乡友兼文友、宁波财政局副局长竺培楠的参加,并都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方部长表示客串文学沙龙让他感受到了跨界的魅力,感谢并期望三味书店作为当地的文化地标,更多举办文学、文化沙龙活动,引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更精彩多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