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珞 通讯员 方赛 上周起,高温晴热天气再度来临,至昨天,区气象台连续6天发布高温报告,其中5天的最高气温都在35℃以上,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38℃以上,奉化又进入“烧烤”模式。 工地错时战热浪 7月28日下午4时左右,记者来到位于惠政西路的体育场公园式改造工程项目部。进门处的一间简易办公室门口贴着“防暑药品领取处”。来自安徽的陈志艳告诉记者,最近工地每天上午5时到9时30分,下午3时到晚上8时开工,防暑药品也都发放了,工地还专门叫人烧水。工地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工地总共有200多人,现在这个时段有100多人,就是因为高温,部分工人轮岗工作。 昨天上午临近10时,在岳林东路北侧人行道上,宏润建设公司工人周例全正在打凿一处窨井。他告诉记者,最近都是上午6时到10时,下午1时到5时或5时30分这段时间上下班,公司备了水和藿香正气水。 中暑、肠胃疾病患者增多 近期,中暑、肠胃疾病患者增多,市民为预防中暑也做足准备,相关药品售量上升。 7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人民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袁纲告诉记者,大概是一周前,病人激增,以户外工作者居多,此后,病人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昨天上午,记者向急诊科主任董行东了解,他说,高温天接诊的主要是热射病患者,症状表现为头晕乏力,严重的还有高烧。中暑患者多为老人,发病多为在高温环境中待的时间过长,忽然倒下了被送诊。肠胃疾病患者近期也增多,多为夏季饮食不注意,吃了变质食品引起,或处于室内空调和室外高温的冷热交替环境引发。 记者还走访了惠政路和南山路几家药店,最近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人丹、清凉油、风油精、薄荷鼻通栓等防暑降温药品销量大增。 与“冰”有关生意走俏 7月28日下午3时左右,记者来到城南市场南面的一个冰块销售店,店主郭先生正在切割冰块。郭先生他告诉记者,上个月,每天卖出冰块二三吨左右,进入7月销量上升,从上周起,因为气温升高,冰块保存时间短,使用量增加,每天都要送七八吨。 28日下午4时30分左右,记者路过庄山小区一个棒冰零售批发店。店主季女士告诉记者,7月是批发的高峰,相比6月,销售量多了五六倍,顾客多为附近居民。 记者从区气象台了解到,明起气温会略有下降,降温幅度在1-2℃,午后局部有雷阵雨,但仍然需要市民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图为郭先生在切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