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柳家欢 本报讯 区法律援助中心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将“便民为民”理念贯穿落实到每个环节,为群众提供普惠、精准、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今年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受理民事法律援助案件987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256件。 2月8日下午,某公司员工李某等5人向该中心提出法律援助申请。这是一起典型的群体性员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申请援助的人员28人,实际拖欠工资涉及近60名员工,拖欠总金额达80余万元。临近春节,员工想拿到工资回家过年的心情十分急切。该中心主任谢静杰说,他们在援助手续办理之前就指派律师介入,帮助农民工核实证据、准备材料,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开启绿色通道。 仅两天时间,在区人民法院主持下,案件调解完毕。该公司拖欠员工的工资分两期支付。由于该公司已无资金,援助律师与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敦促公司法定代表人,以质押机器设备的形式向案外人借款30余万元,用于第一期工资支付。2月10日,第一期工资款项到位,剩余部分已在3月31日前全部付清。 目前,全区有5家律师事务所的30多名执业律师在区人民法院轮流值班,为有需要的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法律建议。谢静杰介绍说,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自去年12月开始至今年7月底,已提供法律帮助297人次,援助案件受理数比试点前增长了2.65倍。 “一米阳光”公益法律服务队是全区公益法律服务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年以来,该服务队中的11位律师承办了854起法律援助案件,还被34所中小学聘为法治副校长。 此外,该中心还大力推广公共法律服务网、浙江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让公众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获取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援助受理“全城通办”,并开通11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视频咨询功能,让群众享受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下一步,该中心将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继续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同时对特殊人群实行当日受理、当日审查、快速办理,完善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