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A1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1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一分 村庄美十分

垃圾分类已成金峨人的生活习惯

    􀴁记者 俞加北

    通讯员 缪旭娜

    “现在我们坐在屋前宅后乘凉,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臭烘烘的,垃圾分开放后,厨余垃圾及时清运,苍蝇蚊子越来越少了。”近日,记者来到西坞街道金峨村,说起垃圾分类,村民周大爷的这番话引起了旁听者的共鸣。

    金峨村的垃圾分类以“户”为单位。2016年初,垃圾分类开始实施,困难重重。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长期来的生活习惯:虽然开了动员会,也讲明了道理,但不少农户还是习惯性地就将垃圾混合倒入回收桶中。“也没其他办法,旧习惯的改变只能依靠不断地宣传和督促。”村党支部书记周康健表示,每隔一段时间,就组织村里的妇女同志去其他地区的垃圾分类示范村参观学习,并发动村干部、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不仅如此,周康健还和村干部轮流在村垃圾集中放置点站岗监督,将不按规定分类的村民登记下来,挨个劝说,并后期跟踪督促其改正。该村还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要求党员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在村里实行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将村民分为58个片区,由58名党员分别管理,每个片区5-6户,并定期对各个片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考评考核,对落后者,直接在党员大会上点名批评。

    渐渐地,村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同时垃圾分类带来的便利也逐渐显现:原先每天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固定的垃圾站倒垃圾,现在厨余垃圾只需倒入家门口的回收桶内,其他生活垃圾隔3-4天集中处理一次即可……更别提垃圾分类后,村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丽。

    看到好处的村民,也开始自发地相互监督:在村外生活的子女偶尔回家,没养成习惯的他们将垃圾混合倒入回收桶时,会被村民劝阻教育。不少村民加入垃圾分类宣传队伍,劝导周边邻居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村民的热情日渐高昂,我们必须将垃圾分类做得实实在在,这样才能保持住这种热情。”周康健告诉记者,有些地方鼓励村民垃圾分类,最后却将村民辛辛苦苦分类好的垃圾一股脑儿装进一个桶里送去处理,这样的垃圾分类势必不能持久,也无法推广。

    为此,金峨村在垃圾分类推广之前,花费20余万元购入一台厨余垃圾处理器,每天可将最多1吨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目前,每天回收厨余垃圾在200公斤左右,完全富余。同时,村里专门聘用了垃圾回收专员,回收厨余垃圾。余成忠是厨余垃圾回收的负责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回收专员每天早上7点开始挨家挨户回收,2个小时后将回收的厨余垃圾统一运送到村口厨余垃圾处理站。

    在余成忠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记录本,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全村垃圾分类检查情况:村里有302户居民实行了垃圾分类,每户居民的后面,还标注着评价:良好、一般或差。

    “本以为城区也普及不了的垃圾分类,在农村推广更难。”西坞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娜告诉记者,金峨村实施垃圾分类2年来,探索出一条更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分类道路。下步,西坞街道将在金峨村试点的基础上,将试点面扩大到金溪五村,并逐步在所有行政村推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