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华良 通讯员 应国民 沈琼 本报讯 中秋时节,记者来到江口街道下陈村一号拆迁地块,打桩机正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工人们在抓紧时间建造安置用房。3个月时间,一号拆迁地块签约率实现100%。这是下陈村党员干部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排忧解难村民满意 下陈村地处方桥核心区域,由下陈、顾家庄、池头等3个自然村组成,共225户595人,房屋拆迁面积3.66万平方米。近几年,方桥区块迎来了大发展期高潮,大批在下陈村周围企业上班和工地打工的外来人员纷纷抢租该村的民房,民房成为村民增收的“香饽饽”。 去年2月,下陈一号拆迁地块工作启动。如何一口气顺利实现?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和一支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担起了重任。 拆迁户担心什么?关心什么?急拆迁户所急、为拆迁户所想,这是下陈村党员干部的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今年71岁的王岳英,丈夫已去世多年。一旦房子拆迁,她就面临住房难的问题。为解决她的住房困难,村干部多方奔波,终于在东江家园寻到一间28平方米的房子,供老人居住。搬进新房后,老人心里踏实了许多。 自拆迁工作开始以来,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几乎没有睡过一顿安稳觉。为了做通一户姓陈村民的思想工作,他用了整整2个月时间,以行动感动了拆迁户,得到了对方的同意。另外2户拆迁户因家庭实际困难,需要安置现房,村干部多次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争取政策支持,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有力保障了宁南区块重大项目的顺利快速推进。 政策透明阳光操作 一碗水端平,这是拆迁工作的第二大“法宝”。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实施阳光操作,才能取信于民。拆迁工作刚开始,部分群众有疑虑,担心提早签字会吃亏,还有部分村民存在“等一等、看一看”的思想。村老年协会会长毛勤孝不仅自己带头签字,还做好12户亲朋好友的工作,为拆迁工作吹响“冲锋号”。 村里推行公示制度,将拆迁政策、土地房产、摇号选房等相关内容全部上墙公示,增加透明度,自觉接受村民监督。村干部在拆迁工作中严把拆迁政策关,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用到底,实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文明拆迁。仅仅3个月时间,一号拆迁地块签约率达到100%。 今年3月和4月开始启动的二号、三号拆迁地块,都实现了规定时间内达到了100%签约率。村民张海波动情地说:“在房屋丈量、评估、补偿、安置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像照镜子,一眼看得见、看得清,我们对村干部非常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