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柳家欢 2012年5月,吴海云和妻子在家乡莼湖镇吴家埠村创办宁波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杏鲍菇周年工厂化栽培。生产规模从日产8000包到8万包,从初期资金短缺到年产值3100余万元……仅6年时间,从小规模传统企业蝶变为规模化、自动化的农业科技型创新企业。目前,该公司是宁波市“机器换人”示范基地,生产的杏鲍菇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被评定为宁波市名牌农产品。 该公司现有员工187人,其中农村留守妇女和外来女性务工人员占80%以上,这是吴海云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村里年纪较大且无技术特长的人员不易就业,而杏鲍菇产品分级和包装这两道工序对技术要求不高,既可满足生产需要,也为村民增添一份收入。同时,企业内部实行弹性时间,女性员工可兼顾农活和家务。 去年,吴海云将培育成熟的杏鲍菇菌棒,带到桐蕉司村一户生猪养殖户家中,教会他们如何高效出菇,并按市场价回购全部成品菇,欲帮助他们缓解生产经营困难,也为畜禽养殖户的转型发展拓宽渠道。事后,吴海云发现栽培杏鲍菇设施设备要求高、投资成本大,仅能帮助少数农户。如何让技术简单化,设施设备要求低,让更多的农民受益,成了他探索的课题。 今年3月,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技术帮扶下,吴海云投资2000余万元,探索香菇等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农户可利用荒地、山坡地、闲置空房等开展食用菌栽培,解决农户生产食用菌菌棒技术难、机械化和生产环境要求高、污染风险大等核心难点。香菇菌棒工厂化培育需90天左右,而农户自拿到菌棒起,按标准化技术出菇10天后即可采摘销售。项目达产后,公司计划统一向农户提供食用菌菌棒,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采收后按市场价回收,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以家庭为单位开展食用菌产业,预计每年可增收10余万元,采收后的废菌渣还可作为瓜果蔬菜、雷笋等经济作物的有机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实现再次增收。”吴海云说,在莼湖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首批香菇栽培将于今年在塘头周村试点。公司已于本月中旬开始生产香菇菌棒,目前已对接6户农民。据悉,该项目还得到了奉化农商银行和中国人保财险的支持。 吴海云表示,公司研发的是农产品,自然会与农户更贴近些,希望能建立更加完善的新型食用菌产业发展体系,拓宽农民致富新空间,推动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