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李士静 撤市设区两周年之际,位于奉化城市转型示范区核心区块内的启动项目、以“城市之眼”为主题的未来城科普中心主体结构结顶。作为第五批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同时也是区“六争攻坚”重点项目,未来城科普中心的顺利推进,为城市转型示范区建设开了个好头。 未来城科普中心是集规划展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实践、商务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共服务项目,由中交城市投资(宁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6.36亿元,占地5677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奉化标志性建筑,是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区,成为市民、外界了解奉化独特魅力的窗口之一。 据项目建设方介绍,这座“技”与“艺”交织出的未来城市空间,藏着不少“小秘密”—— 最前卫: 清水混凝土“素颜”亮相 见惯了中规中矩的建筑,一进入未来城科普中心的施工现场,顿时被眼前这座不规则圆形建筑吸引:鸟瞰犹如“眼睛”,设计师谓之“城市之眼”,市民可透过这个“眼睛”看到城市发展和未来。主体建筑的首层是城市展览馆,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布袋和尚的布袋。 “说起最大亮点,还是施工工艺,墙体、顶板都是用清水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在城市建筑中,这样大面积的清水混凝土浇筑,不仅在奉化是首次,就算国内也不多见。我们是站在百年建筑的高度来考虑的。”工区主任郑清松透露。 据介绍,清水混凝土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然去雕饰,还原自然美。同时还有很多优点:浇筑完成后可直接使用,不需要二次装修;减少装修时间和工人劳动;绿色环保,大大减少建筑垃圾产生,且不会造成任何环境影响。 “素颜”亮相的城市展览馆,将通过图片、物件及声、光、电等媒介展示茗山起源至奉化撤市设区的历史进程,展现弥勒文化、红帮裁缝、抗倭前线、革命精神、古诗之路、东海文明等元素。 最重量: 单根钢材119吨分3辆车装 沿着弧形楼梯盘旋而上,去往二、三层。二层是示范区规划展览馆,介绍城市转型示范区等全区各大平台不同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构想以及相关建设成果;三层是艺术展厅,将不定时举办各种文化展览活动。 二、三层都是钢结构。“钢结构体量非常大,达到3700多吨,最小的单件有500公斤,最大一个单件重达119吨,运输的时候得分成三部分,用3辆40吨的平板车运送。”工程部部长尹喜慧告诉记者。 “重量级”的钢材,自然少不了“重量级”的助手!于是,有着400吨“臂力”的大型履带吊从外地紧急调拨过来。这个大家伙履带长10米,最高高度可达到168米,在最佳半径下可以吊装起重量最高达43吨的钢架。这是目前奉化正在投入使用的最大塔吊。 “钢结构属于大型设施吊装作业,跨度大,工艺复杂,极大地考验工人的娴熟技艺和丰富经验。我们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同时还需要完美的钢结构拼装工法,通常一道焊缝得做六七遍。”尹喜慧补充道。 最科技: BIM+无人机技术促“零返工” 未来城科普中心属于特殊工建结构,施工面工程量大、标高变化较复杂、落差较大。不少有着20多年经验的老师傅都感慨:“太有挑战性了!”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转型示范区综合开发项目书记刘铁刚告诉记者,由于项目工期紧张,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各专业的深化设计来自不同设计单位,无法保证三维空间中的合理性,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图纸问题造成返工,他们采用BIM技术精细化建模,进行碰撞检查、深化设计、管线优化、预留洞口确定,提前消除图纸问题,辅助进行技术交底,完整体现施工方案,大大降低技术问题对工期的影响。 今年8月9日,在2018第七届“龙图杯”全国BIM(建筑信息模型)大赛上,未来城科普中心项目BIM应用成果在1158项参赛成果中脱颖而出,斩获施工组二等奖!这是目前全国含金量最高、最具影响力的一项BIM大赛。 项目建设过程中,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实时监控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实现工程管理关系人与工程施工现场的高度整合……“智慧工地”提速了项目进度。 记者手记: 作为启动项目的未来城科普中心,在推进中,来自五湖四海的中交建设者倾尽心血、日以继夜,以匠人之心精雕细琢,用独特的施工技艺打造这座厚重、大气、简洁、典雅的建筑精品。值得尊敬! 期待,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快签约落户、快开工建设、快投产见效,待到奉化“三年大变样”之际,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也为奉化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建设插上腾飞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