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好斌 本报讯 近年来,在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东风下,萧王庙街道迅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准确定位,建起了一大批集教学培训、文化礼仪、休闲娱乐品牌提升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礼堂。目前已实现大村文化礼堂服务全覆盖。 如今,农村文化礼堂不仅是村民日常锻炼健身的好去处,还是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地……街道正以文化繁荣助推产业发展,全面吹响乡村振兴的集结号。 合理规划布局 凸显地方特色 街道严格按照“到2022年,人口在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体系,合理规划布局。在文化礼堂选址方面,首选地点是村里的古祠堂、古建筑等具有历史文化痕迹的建筑物,不仅节省了建设费用,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文化礼堂独具韵味,体现区域特征,让村民较为熟悉,从心理上更易于接受。 据了解,青云村依托原有的孙氏宗祠打造文化礼堂,古式内庭是祭祀祖先、举办活动的场所,外庭洋楼则是藏书楼和议事厅,不仅是村民日常读书学习的好去处,还是化解村民矛盾的好场所。整个文化礼堂在建筑风格方面保持中西合璧、古朴典雅的同时,所展现人文历史的厚重也让村民肃然起敬,不仅增强了村民的认同感,还留存了“家”的概念,留住了农民群众的“乡愁”。 此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该街道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能够发挥文化综合体的作用,同时在场所醒目位置设置“文化礼堂”名称和全省统一标识,方便群众开展日常文体健身休闲活动。 健全运行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 在挖掘农村文化礼堂内涵的同时,街道还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建设管理机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成立了由村两委会主要成员为主,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吸纳村里热爱文化、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文化和组织能力的人,组成工作理事会,共同参与文化礼堂建设和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农民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用”的良性循环。同时,不断完善农村文化礼堂各类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星级评定,落实各项奖励资金,加强动态化管理。 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运行过程中的资料收集、管理和报送,落实专人负责,定期向上级档案部门报送资源数据,并进行备份;积极探索农村文化礼堂共建共享模式,建立地区间农村文化礼堂交流协作机制,街道文化站定期邀请专业文艺队伍走进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文艺演出、广场舞教学、健身操培训等活动,丰富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一系列做法也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丰富活动载体 增强服务效果 按照省、市、区县(市)“大菜单”要求,建立街道涵盖文艺、宣讲、法治、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大菜单”制度,广泛开展“送文化”“种文化”“赛文化”和“文化走亲”活动,结合村庄特色举办“我们的春晚”,让村民享受农村文化礼堂发展成果;充分利用农村文明讲习所、道德讲堂等平台,定期组织宣讲服务和知识讲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以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礼仪传习、知识传播、文明涵育、行为养成为重点,加大优质内容和服务供给,并结合农村需求,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主导农产品农业技能培训、法律知识宣讲、健康养身培训、城市文明出行、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科学素养。 持续倡导“文化礼堂在村中,村在文化礼堂中”,通过村中长者讲述乡贤福泽乡里的优秀事迹,弘扬家国情怀、法治意识、“最美”风尚,培育和谐文明乡风民风;每年组织开展“最美家风”建设和“好婆媳”“身边好人”等评选,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向善,互帮互助;加强硬件提升,推进无线网络进礼堂,创建农村文化礼堂“互联网+服务”模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文化礼堂参与活动,更好地发挥精神家园的阵地作用。 落实人员安排 培育文艺队伍 街道要求各行政村建立农村文化礼堂3人管理小组,配备1名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文化礼堂活动开展、文化讲堂课程安排以及日常管理服务,落实待遇保障;充实农村文化礼堂宣讲员队伍,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和乡贤,结合村庄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宣讲服务;建立一支5人以上的志愿者队伍,协助文化礼堂开展各项活动和日常管理工作,并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奖励制度。 近年来,街道结合萧王庙庙会、奉化水蜜桃文化节、芋艿头文化节、农民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辐射作用,促进农民群体活动的普及和提高,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持续发展。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根据自己的特点,纷纷组建各种体育团队,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和类型多样的竞赛活动。青云村的舞龙队和腰鼓队、棠岙村的老年排舞队和太极拳队、滕头村的气排球队和门球队,经常参加区里组织的各类赛事,并多次获得佳绩。 同时,注重加强对文化礼堂组织人员、管理人员、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不断增强文化礼堂队伍的各项技能和组织凝聚力。目前,各村群众参与文化礼堂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文化礼堂日益成为街道农村人气最集聚、活动最丰富、传播正能量、引领新思想的重要阵地,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精神指引。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考核机制 街道主动发挥“前沿指挥所”的作用,加强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领导,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建立农村文化礼堂负责人微信群,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及时了解各村文化礼堂活动开展情况;发挥街道宣传文化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增强各相关部门之间密切合作,及时解决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街道财政对每家列入当年度建设计划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并对每家文化礼堂正常运行提供不低于2万元的经费保障,确保村里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党的效能建设和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相关情况的检查,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党工委书记余林海表示,下一步,萧王庙将继续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并确保取得实效,紧密结合乡村全域旅游示范街道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创新农村文化礼堂工作载体,形成具有萧王庙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振兴助推产业发展,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为巩固基层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成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重要渠道,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成为人们传承文脉记忆的“乡愁基地”和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园,稳步推进“书香桃源、剡东古镇”建设,为打造“最美最好”绿色西部城区贡献更大的力量。 图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奉化布龙走进青云村”活动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