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风空压总经理俞旭辉讲述曾经的从业经历

外贸“朋友圈”是怎样变大的?

    􀴁记者 袁伟鑫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区的对外贸易由小到大,由弱变强,1995年奉化外贸出口为0.67亿美元,1996年外贸出口便突破亿元,2006年突破10亿美元,2017年,奉化货物出口总额达到188.72亿元(27.7亿美元)。在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前,一大批企业通过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年52岁的俞旭辉,是奉化较早一批投身外贸领域的人员之一,参与了外贸快速发展的30年。

    俞旭辉没上过大学,通过自学学习了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正是这方面的特长,让他有机会接触外贸领域。“我在1983年参加了当时宁波外经委组织的宁波地区外销员考试,参加考试几百人中奉化只有4人通过考试,我是其一。”在宁波天风汽车空压机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总经理俞旭辉向记者介绍起他的外贸经历,在参加外销员考试前,他是莼湖栖凤村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如今,虽然已从对外贸易转型实业多年,但那段外贸从业经历却是俞旭辉人生的重要转折。

    记者了解到,当时奉化外贸的规模很小,外贸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宁波、省外贸公司组织货源,并不直接和外国人接触。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外贸政策的变化,每个县市区都要自行进行外贸出口,俞旭辉便成了第一批和外国人接触的外贸人员,通过向宁波和省外贸公司外贸人员请教,自己一点点地摸索,开始直接进行对外贸易。俞旭辉说,一开始做外贸时,很多政策、程序都不规范,都是向国外学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办一些手续变得比国外一些外贸领域成熟的国家还要便捷。

    “当时外贸最重要窗口便是广交会,还有省交会,宁波的小交会,我们都要去参加,后来又到国外参展。”俞旭辉说,广交会的摊位非常紧张,所以他们千方百计找摊位,尽可能地对外展示本地商品。“记得有一次,问别人买了半个摊位,结果还真吸引了一位英国客商,完成了一笔风筝的单子。”俞旭辉告诉记者,如今,外贸的途径早已不局限于广交会,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的出现,让企业能够更便捷地和外商进行对接。

    俞旭辉介绍,当时奉化的外贸公司对外出口的主要是服装,还有一些土产,一开始他负责工业产品的对外贸易,后来逐渐转到服装。“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便是率先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引进了羊绒大衣在奉化生产,当时爱伊美和金海乐两家服装企业都进行了打样,最终爱伊美获得了订单。”俞旭辉说,虽然当时日本客商的订单金额不是很高,但返单却很多,大量羊绒大衣的外贸订单,也让爱伊美快速发展。“奉化很多小企业就是通过外贸逐渐发展壮大。”俞旭辉说。

    对于当时的奉化来说,外贸是一条几乎没走过的路,外销员几乎什么样的订单都接,篮球、手套、衣服……从几千美元到十几万美元。就这样,俞旭辉的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中东、日本、英国、美国的客商,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我接到过十多万美元的手缝足球订单,下单给苏北洪泽县的一个足球生产厂时,他们都不信,说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大的订单,当我把定金汇过去后,才信了。”俞旭辉说,因为订单的增多,除了服装大多是奉化本地企业接单外,其他业务遍及全国各地的工厂。

    交谈中,俞旭辉和记者说起了联系外国商人的细节。因为时差的关系,晚上往往是外销员最忙的时候,有时候经常半夜起来回复客商,次日白天就落实到生产厂。“一开始没有电脑,联系外商主要是通过电话、传真、电传,甚至写信。”俞旭辉说,刚开始奉化就中国银行和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里有传真机,他只能经常借用他们的传真机联系外商。

    如今,俞旭辉已经不做外贸多年,工厂的产品也不直接出口,当时他的很多外贸行业的同事,既有成立外贸公司,也有开工厂办实业的,这段经历也成为他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