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A6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0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代“三戴”的正能量诗

    􀴁原杰

    说起明代奉化诗人,戴德彝、戴洵与戴澳的诗别具一格,充满亮点与“正能量”,颇为后人所称道。

    戴德彝(1364-1402),字帮伦,城区人,在奉化可谓妇孺皆知。早年与方孝孺讲学于妙相寺,后同入宋濂门下。其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乡试中举,四年后又夺得探花,授翰林编修,三年任满升侍讲。太祖曾对他和状元张信说:“官翰林者,虽以论思为职,然既列近侍,在朕左右,凡国家政治得失、生民利害,当知无不言。昔唐陆贽、崔群、李绛之徒在翰林院时,皆能正言谠论,补益当时,显闻后世。尔等当以古人自期,毋负朕擢用之意。”戴德彝由此感奋,直声震于朝。明建文帝时,先任为左拾遗,参修太祖实录,后任监察御史。“靖难之变”中,方孝孺被杀后,戴不久也被害死。

    德彝以忠贞不屈传世,写诗并不是他的强项。考其存世的三首诗作,其中收在王鸿鹏《中国历代探花诗:明朝卷》(昆仑出版社2006年出版)之《岳林寺前》当真实可信。而常被人津津乐道的两首绝命诗疑为假托——不太符合现实场景。可想到诗能设身处地,较好诠释德彝彼时的精忠思想与精神,因而也不妨一读。

    第一首为绝句《失题》“全忠全孝生平志,况读先贤正气歌。一死成仁臣子分,寸心岂肯计如何。”另一首为七律《绝命词》:“丈夫砥节石如坚,临难何辞鼎釜煎。王蠋捐躯英万古,常山断舌志千年。灵光长照丹心血,飞魂还歌正气篇。碎首今朝知毕业,空留遗恨有谁怜?”诗中提到的王蠋,为战国时齐国画邑(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乡)人,齐国退隐大夫。常山断舌即“断舌常山”,说的是《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的故事。王蠋、颜杲卿皆指宁死不屈的忠义之士,德彝当以此两人自况。如果说第一首中规中矩、还有些拘谨的话,那么后一首则激昂悲壮,充满一往无前的英雄豪气,令人为之动容。

    相比德彝,戴洵(1534—1597)要陌生得多。其字汝诚,号愚斋,别号樟溪,自称无能居士,也是城区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翰林编修,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司成集》。

    无能居士自幼识度宏远,落笔惊人,擅作画,诗也写得不错。无论是《忆昔》,还是《过外祖父家》《寄吕东桥》,都写得真切动人,清新脱俗,尤其是刻画人物形态之“新甥拜捉襟”“暮坐青犊归草庐”等句,令人忍俊不禁。这印证诗是一种抵达准确的努力之观点。诚然,那些词句提出来时,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是新鲜的词,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感受。

    而最为人所称道的是《翰林松》:“翦伐先曾乞县公,至今人号翰林松。野猿知道非封爵,犹抱寒条候晚钟。八景销沉绝旧踪,百年只得一株松。也知不是无情物,翠色而今作意浓。”……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世代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在原雪窦寺前,有一株古松,大可二十围,高可百余尺。明隆庆五年(1571),当时的县尹欲将其砍伐,翰林戴洵作诗力谏而止,人遂呼为翰林松……本诗记叙的便是这一件事的全过程。今松虽已不存,然尚存此名,当然还有故事。

    关于戴澳(约1578-约1644),我们也并不太熟悉,其实他系戴德彝后世孙。其字有斐,号斐君。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虞衡主事,后以稽勋郎中假归。曾两度复出,忧时而卒。著有《杜曲集》《丰干集》。

    宁波大学教授张如安编著的《宁波历代文选(诗词曲卷)》,明代部分共选录80位诗人,而奉化入选的仅戴澳一人。细读发现,其诗确实不同凡响,纯情真切,诗艺纯熟。如《喜得家书》“思家正苦久无书,忽得家书喜莫如。未及开椷(椷:箱子一类的器具)先问客,来从何日别吾庐。见儿封识知无恙,说母平安一似初。还道姊归新抱女,怀中学笑解怜渠。”更难得的是,身处明末清初动乱年代,敢抨击朝政,忧国忧民,充满正能量;或者说,自觉突出诗性正义,有乃祖德彝之遗风。

    其《哀路殍》描写当时边疆白骨露于野的惨状:“死兵烈如归,死疫昏如醉……寒雨时洒泣,阴风每感喟。当途肉食者,谁抱苍生志?”(当途:指掌握政权;也指掌握政权的人)。而《贫民行》则数说老百姓的困苦生活:“贫民养蹇驴,主养不主骑。八口仰驴背,执鞭奔恐迟。酷日炙破脑,毒尘糁入皮。但愁驴踣顿(踣顿:倒毙即死亡),遑恤身困罢。得钱未到家,怒吏忽已随。”如果说前两首诗反映的是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那么其《燕邸中秋十二绝》则揭露军队的腐败与无能,并把矛头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虏入檀州(檀州:即今北京密云)逼帝京,不知谁是汉长城。将军此夜仍歌舞,明月空临十二营。”“月应不忍照沙场,千里沙场骨似霜。鬼哭夜深都有泪,化为清露洒昭阳”(昭阳:即昭阳宫,汉时武帝六宫之一。此处代指皇宫)诗既有豪情又有胆略,意境悲凉壮阔,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如果用河流来形容“三戴”正能量诗的区别,那么,戴德彝的诗像暴风骤雨后陡涨的河水,戴洵的诗是白日晴天的潺潺流水,而戴澳的诗,则为百川汇流后的大江,壮阔而汹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