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淦颉 通讯员 马仁爱 “关爱一个人可以让人感到温暖,更能让自己得到快乐,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起初的我好似冬天里的冰雪,没有色彩,白蒙蒙的一片。因为我病了,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病,更严重的是心病。我没有一丝笑容,也不懂什么是快乐。但‘锋之社’家人们的关心和关爱,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就好似一束美丽又温暖的阳光照到了冬天的冰雪,使其慢慢融化……”这是俞登飞日记的节选,在她的日记中,满满记载着她对锋之社爱心服务协会的感激之情。 俞登飞33岁,是溪口镇公棠村人,2011年母亲因病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2009年,俞登飞患上了胰腺炎,辞去了工作在家养病。从那以后,她开始和外界隔绝,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不爱说话。2011年,她的病情格外严重,一年内胰腺炎发作6次,辗转宁波、上海等地看病,有整整7个月的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而她的父亲今年71岁的俞老伯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父女俩长期依赖药物,但家里仅靠每月1000元的低保生活费维生。 2016年底,锋之社爱心服务协会得知了俞登飞一家的情况,便拿着慰问金、慰问品、药物来到俞登飞家中看望他们。之后每个月的10日,协会成员康追品和孙贤娣都会来到俞登飞家中,为他们送去衣服、鞋子、牛奶、大米等。康追品往往会询问父女俩的身体状况,指导他们服药。而孙贤娣始终和俞登飞保持联系,关心她的心理状况。孙贤娣告诉记者:“第一次见到登飞的时候,她很害羞,一直低着头,也不敢和我们说话,甚至还会发抖。但随着接触的深入,她逐渐开朗起来,还经常通过微信和我聊天。” 俞登飞的日记中还记着这样一件事。一次台风过后,俞登飞家每逢雨天总会漏水。由于没有多余的钱修补房顶,父女俩只能用脸盆接水,满了就倒,一个晚上要倒好几次水,常常夜不能寐,这种状况持续了4年。“锋之社”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出资帮助俞登飞修补了屋顶。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俞登飞主动提出不收慰问金,把慰问金让给更加需要帮助的人。此外,她还萌发了加入到“锋之社”队伍中的想法,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2018年1月7日,俞登飞在康追品的带领下来到溪口镇明溪村,为村里的老人提供公益服务。她在日记里写道:“那天,我感到非常的紧张,就躲在角落里看着大家。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让我懂得了关爱的力量。”在之后几天去慰问另一户困难家庭时,俞登飞已逐渐放开自己,主动融入志愿者队伍,学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她都会积极参加锋之社爱心服务协会的活动,给予他人关爱。随着心情的开朗,她的病情也愈发稳定,她表示:“带给他人关爱,就是带给自己快乐。虽然我的力量还比较薄弱,但我有一颗真诚的关爱之心。我会继续努力,走出过去的阴霾,接受明天的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