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华良 通讯员 应国民 本报讯 昨天,春寒料峭,阴雨绵绵。记者在江口街道采访时欣喜地发现,以前给人印象是路不平、灯不明、车乱停、线乱拉的新浦路、灵峰路、江峰路、江宁路,如今却是道路宽阔,不仅架在道路两旁的电线不见了,沿街店铺面貌也焕然一新。这些可喜变化,都是该街道用绣花功夫抓好件件民生实事工程的结果。 过去,江口老农贸市场交易场地小、设施差,市场内私接乱拉电线纵横交错,道路狭窄,存在安全隐患。去年,街道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投资500余万元,租赁闲置厂房改造成为新农贸市场。新农贸市场交易场地宽敞,摊位整齐,设施一流,深受群众欢迎。考虑到周边一带没有停车场,群众停车较为困难这一问题,街道把老农贸市场改建为标准式的停车场,可一次性停车50多辆,停车难迎刃而解。 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就业有门、弱有所扶,这些民生实事,更是街道党政领导特别关注的。原南浦小学教育楼老旧不堪,教室拥挤,安全也成问题,造成周边部分学生读书困难。前年10月,街道投入资金800万元,将原三层的南浦小学教育楼拆除后改建为四层教育楼,去年9月交付使用,学生从原来503人增加到现在820人。这幢教育楼也成为了南浦区域最漂亮的房子。记者了解到,投资300多万元的江口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正在紧张装修中。 乡村振兴农民所盼,也是事关民生的一个实际问题。街道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经济薄弱村实际出发,建造三产用房和标准厂房,以厂房出租形式,增加“造血”功能。如今,5个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新春伊始,各村都在谋划村级经济发展新的项目,联村干部出谋划策,共同吹响新春村级经济发展冲锋号。江口地处平原,大部分农民靠农业“吃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这是街道一直考虑的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近两年来,街道投入资金1014万元,硬化机耕路6380米,建成进水渠道11673米,新建排水渠8395米,建设标准农田6800亩,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面积已达1万余亩。目前,江口呈现出优质稻米、蔺草、葡萄、草莓、鲜花等优势农业产业,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