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松 一、东部湾区概况 宁波滨海旅游休闲区地处象山港畔的奉化东部,包括莼湖、裘村、松岙三镇,区域总面积38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28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1公里。辖81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10.68万户籍人口,12万常住人口。 区域交通优势明显。是宁波城市旅游圈的中心节点,距宁波市中心、机场、铁路客运站、东钱湖、梅山保税港、象山影视城、宁海温泉景区、溪口风景区均为半小时左右车程,还可与普陀山连接海上航线,观光航程仅一小时半。 区域生态环境独特。山海田城、古道古村、老街老镇,渔港小岛、湿地浅滩,资源丰富,文化缤纷。陆域背山面海,坐北朝南,滨海田园,丛山复岭。海域风平浪静,水清面蓝,青山抱海,岸线向阳,犹如“海上西湖、浙江三亚”。 二、当前发展面临的困惑 (一)发展动能不足。改革开放初期,莼湖一带依托政策、资源优势,率先发展造船航运业,海洋捕捞、养殖、冷冻业、海鲜加工业、服装衬衫加工、不锈钢冶炼业等,一时风生水起,勇立潮头。近十几年来,这些传统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加上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日渐衰落退幕,关停歇业居多,外迁的也不少,本地转型成功的少,整个区域发展的动能明显不足。 (二)发展空间不大。莼湖地区整个区域属狭长形,北面是连贯东西的山丘,南面是象山港岸线,中间狭长形的腹地空间容纳的80多个村。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空间平台,滨海新区、阳光海湾,风情渔港小镇、小狮子口区块等相继建成,情况逐渐好转,这为未来发展打开了空间,潜力较大,前景看好。 (三)人才企业的流失。近十年以来,莼湖整个地区外迁的企业特别多,随之办厂能人和经营管理、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使区域地方的经济活力不足,从商氛围不浓,增长基础不牢,发展支撑力不强。随着滨海新区、阳光海湾、小狮子口几个区级平台开发建设,导入的大企业、引进的好项目、留住的人才,为繁荣经济、带动就业、促进消费、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三、今后发展选择的方向 (一)总体要求:站位宁波,面朝大海,拥抱港湾,念好山海经,走好旅游路,努力推动东部湾区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路径 1.搭建产城融合大平台。统筹推动滨海新区、风情渔港、阳光海湾、横江湿地、健康小镇、船厂改造六大平台开发建设,加快几千亿规模的投资建设,使东部区域成为奉化经济增长极和发展新动力。 2.导入优质高端大项目。这一区域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禀赋独特,可开发利用空间广阔,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特点,要选择有实力有责任的团队来投资,选择高端优质项目落户落地。项目定位要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补,统筹融合,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运动休闲、健康养生、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 3.培育现代新兴大产业。“湾区”经济实质与功能就是利用港湾资源发展区域经济,而经济区最为重要的是产业培育和功能建设。重点要发展是滨海休闲和养生度假旅游服务业,打造水上休闲综合体、推广普及水上运动休闲文化,以旅游业带动三产融合发展。 4.共建健康美丽大花园。奉化东部湾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单位,在空间上属于沿海三镇,区域内有六大平台,区域发展必须要打破行政区域的藩篱,坚持战略共谋、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生态共保。优先发展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构建“海湾公园+美丽城镇+景区村落+生态田园”空间形态,共建健康美丽大景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长。 四、必须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港湾的建设。这是一个工作突破口问题。奉化东部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条件,在国家大湾区、全省大花园、宁波拥江揽湖滨海、奉化名山名湾建设战略背景下,加快港湾建设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应顺势而为,加快建设,并以此区域开发建设为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把港湾区域打造成宁波的一个特色功能区块、城市文化新名片、滨海休闲旅游新地标。 (二)交通的格局。这是影响湾区发展快慢的关键问题。要加快构建内联外通、四通八达、便捷快速的交通体系,融入宁波实现同城化。要打通与宁波连接的203省道、疏港高速、通象山的城际铁路、裘村通鄞州的通道,努力缩短与宁波车程距离,来聚集大量的客流,满足城市消费者对“玩水、观水、亲水”需求,享受美好健康的滨水休闲生活方式。 (三)人才的引进。这是决定湾区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湾区发展取决于机遇的把握,人才的多少,项目的好坏。面对人才流失,人才缺乏困惑,如何搭建集聚人才平台,出台引进培养人才政策,挖到人才、争到项目应是当务之急。引才引智引项目工作,需要的是胸怀情怀,更需要胆略气魄,从细做起,从实抓好,努力打造尊重人才、项目优先、发展是硬道理的良好营商环境。 作者系宁波滨海旅游休闲区管委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