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1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赞“最多跑一次”

    汪安昌

    “最多跑一次”为我省首创,是方便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涉民涉企事项的政务服务改革,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只要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除部分特定事项外,一般办事只需“跑一次”,甚至可以“一次也不用跑”。

    过去,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可能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些群众文化程度不高,在哪办事,在哪个科室或窗口办,心中无数。有时或许会被一句“官话”顶出门,跑了几天“一事无成”。“最多跑一次”改革正是抓住了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这项“刀刃向内”、面向政府的自我革命,已显现出成效。

    一位家住锦屏街道城西岙村的外来务工者不幸遭遇车祸,伤残按城镇标准计算,还是按农村标准计算?两者赔偿标准相差近50%。这位外来务工者跑了几家单位,却被拒之门外。

    后来这位外来务工者来到区信访局,他急得满头大汗,但又说不清怎么一回事。此时,值班的信访局同志仔细倾听了他的叙述,并按照代书、代跑的职责,到区政府东大院住建局咨询。住建局同志用区划范围图作出解答,说明城西岙村处在城区范围蓝线之内,维护了这位外来务工者的合法权益。

    萧王庙街道云溪村一位村民,因重度脑梗,住院40多天。出院后偏瘫,半身不遂,失去劳动能力。家属四处打听,怎样评残,到哪里去评残,病后多少天可评残,但打听来打听去还是一无所知。这事被一位街道干部得知后,反映给行政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当即赶往云溪村,上门咨询解答,告知家属,致病后从出院之日起的半年,可向区残联申请鉴定评残,并告知评残前需要备齐的资料以及办理流程,最终解决了家属的难题。

    政府部门提出的“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基层群众受益,这样的时代和制度,有谁不说好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