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A6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失的鸿峙港

    林崇成

    桐照是中国第一渔村,评选因素,除了钢质渔轮拥有量位居全国村级单位第一之外,还有重要特点就是拥有一个地形特别优越的渔港——鸿峙港,有悬山、凤凰山的天然屏障。鸿峙港从前是桐照村前的一条港湾,退潮时距村有约200米的滩涂,因靠近鸿峙村,习惯上称为“鸿峙港”,俗称“清港”。

    这鸿峙港是象山港的一个汊港,平均水深约15米,它东起桐照村前悬山岛西南端的大湾头,绕过悬山岛西北角,绕过凤凰山北岸,再从凤凰山和南沙山之间的滩涂入海,是条呈倒“U”字形的水道。

    鸿峙港是条富饶的水道,鱼类、虾类、贝类、螺类、藻类不计其数,沿港的鸿峙、桐照、河泊所诸村不少人以捕捉这些海鲜为生。鸿峙村人利用临港而居的优势,擅长竹排拗罾,拗捕泽鱼等上层鱼类,又以竹排拖捕虾、贝、螺等。河泊所人擅长采苔条,河泊所村前到鸿峙港口是大片滩涂,生长着优质苔条,是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1970年日商成腾绳吉在河泊所办过苔菜厂,产品远销欧美。当然桐照村的滩涂也产苔条,夏天的苔条厚如棉絮,不作食用,随浪翻滚,称为“倒港苔”,对岸的象山人用船装去当猪饲料或肥料。河泊所村前的“阳湖溪”流到鸿峙港形成的小沙滩称“台白篮”,对面有个“野猪礁”,这里都盛产毛蚶和江瑶柱。凤凰山嘴是鸿峙港中地势最险要的地方,水深礁多,多金鲷、黑鲷等珍稀鱼类。鸿峙港还产海参,我曾在凤凰山与南沙山的港口落小海捡拾到几个海参,这种海参是光滑的,不像大连的海参有刺,由此我也相信从前家乡婚宴上“参糊”这道菜用的是当地海参做的说法。

    当春季桃花盛开的时候,鸿峙港最多的是鲻鱼,宁海人用一种称为“阿网”的方法来捕捞。他们用小船将网悄悄地放入港中,拉开后慢慢靠岸,然后突然起网,将大群鲻鱼捕获。有次春夜我从石弄堂摇舢舨经过鸿峙港,听到滩涂边有轻微的声音,瞪眼一看,原来是大群的鲻鱼在呷泥,我立即用脚猛蹬舱板,鲻鱼跃窜,橹被撞倒,一条竟跃到船内来,真是意外收获。夏季的鸿峙港白蟹旺发,村民扛着车蟹网去车蟹,我也参与其中,人没在齐胸深的潮水中推网前行,不时起网将捕获的白蟹放入克篓中,不几个小时就能满载而归,凉爽而有趣。

    如今这些都成了美好的记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