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0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片小绿叶致富一个村

    通讯员 赵伊丽 

    记者 沈珞

    过去的这个白茶销售季,对大堰董家岙村的茶农们来说,注定和往年不一样。

    首先体现在一连串数字上:年产商品茶12500公斤,目前完成销售12000多公斤,实现产值2400万元,平均销售价格提高100元/公斤,各项数据均好于去年。

    2001年前,大堰在宁波市率先引种安吉白茶,作为宁波“白茶第一村”的董家岙村,当时7户人家尝试种了25亩,由此开始,发展至今全村有180多户人家种茶、制茶,占全村人口90%左右,白茶种植面积近千亩,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董家岙村位于大堰镇的西南面,群山环绕,坏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宜白茶生长。2017年以前,大堰白茶没有统一的肥药控制措施和采摘标准,包装杂、牌子多、价格乱,制约产业发展。为此,该镇成立白茶品牌运营小组,以董家岙村为基地,多次邀请茶叶专家及茶叶种植大户研讨发展思路,最终确定“硬件、软件双发展战略”,并于2018年12月推出《大堰白茶质量及品牌控制管理办法》,明确实行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采摘标准、统一加工工艺、统一产品包装、统一销售价格“五统一”管控措施,得到了茶农的积极响应。

    同时,大堰镇诚聘专业设计团队,为大堰白茶包装礼盒量身定制了一款以“大雁”图案为寓意和主题的全新LOGO,董家岙白茶初步形成以“嵩翠”“柯青”“银落”等为代表的宁波区域品牌。

    “让大家喝上一杯真正的好茶!”在大堰白茶宣传片上,诚恳地向观众推荐好茶的董家岙村茶农俞益光,在今年初,投资400万元建设名优茶标准化加工厂房。“新的生产线投入使用后,每天可加工干茶200多公斤,有效缓解全镇白茶高峰期加工饱和、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俞益光告诉记者。

    资深茶叶专家方乾勇,多年来对大堰白茶倍为关注。前阵子的制茶旺季,他和几位专家每天要对农户送来的新制白茶,从色、形、口感等方面进行等级评定。“我们采取盲评,样品是谁家的不知道,等级评定后,再给它定包装和标价。”方乾勇说,大家都觉得今年董家岙的茶叶品质比往年更出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