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曙丹 通讯员 董黎姿 2018年6月,全国残疾人射箭锦标赛获男子团体第三名 2018年10月,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复合弓公开级男子铜牌、复合弓公开级混合团体金牌 2019年5月,全国第十届残运会第七届特奥会获男子个人复合弓公开级50米金牌 2011年1月16日,对孙斌郝一家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释怀的日子。这天,一个简单快乐幸福的三口之家被突如其来的意外击中。11岁的孙斌郝去同学家玩,过斑马线时被一辆飞速驶来的轿车撞倒在地。孙斌郝当即被送往医院,诊断为脊椎损伤,右股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多处软组织损伤等,腰部以下毫无知觉,恢复的几率几乎为零。 8年过去了,昔日的稚童迎来了人生中最美的年华。这些年,孙斌郝积极康复治疗、训练。2016年10月,16岁的孙斌郝进入省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如今,他摘取了人生中第一枚个人金牌。 近日,记者来到孙斌郝家,孙斌郝推着轮椅打开了家门。孙斌郝的父母有事外出了,白天就他一人在家休息。孙斌郝忙活开了,倒水、拿饮料,自如地在房间里来来回回。 射箭 找寻自我价值 “拿到金牌的那瞬间,还是挺激动挺兴奋的。我想让爸妈看看,你们不用那么担心我了,一个人,我也可以的。”孙斌郝说,“这次能摘取金牌自己完全没有想到,也算是运气好吧,按平时训练的成绩来说,夺冠的应该不是我吧。只是想着,要好好射出每一支箭。”孙斌郝谦虚地跟记者讲述着比赛当天的事情。 刚刚过去的全国第十届残运会第七届特奥会射箭项目中,孙斌郝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摘得了男子个人复合弓公开级50米金牌,这枚沉甸甸地金牌敲开了孙斌郝一家人的希望之门。 2016年10月,经奉化残联推荐,16岁的孙斌郝成为省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的一名射箭运动员。 进入省队,开始集体生活,刚开始孙斌郝很不习惯。孙斌郝说,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而且在省队高强度的训练让他花了一些时间才适应。在省队,运动员6点起床,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1点。休息过后,下午2点开始训练,一直到傍晚5点结束。刚开始训练,手掌手臂都很疼,控制拉弓发箭的手有时候会疼得睡不好觉。每天长时间坐在轮椅上训练,一天下来腰酸背疼。记者看到,孙斌郝的手上有很多茧子。 孙斌郝说,还好有周姐姐(周佳敏)在,周姐姐乐观开朗,脸上永远挂着阳光般的微笑,对他影响很大。有时候情绪低落,或者技术上有坎儿,都会跟周姐姐说。有时候下训练的时候,想再加练,周姐姐也会留下来指点一下。 远在北京集训的周佳敏说:“斌郝现在得到的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他很乖也很聪明,他的身体条件在我们公开级不占优势,但他聪明,脑子好,肯钻研,会吃苦。”孙斌郝与周佳敏师出同门,又同是奉化人。周佳敏对这个弟弟尤为上心。 在省队两年多,孙斌郝只有春节才能回一趟家,在家里住一个月。因为不能经常回家,爸爸妈妈有机会就去杭州看他,带点家里的菜给他,一家人一起逛逛西湖,互诉近况。 这几年集体的生活,让孙斌郝从一名沉默寡言、脱离社会的截瘫少年变成了一名开朗自信、坐着轮椅生活可以自理的“正常人”。父亲孙锡军说:“看到儿子一点一点地改变,我终于可以安心回归工作岗位上去了。”曾经的欢声笑语又重新回到了这个家。 “这次应该会在家里休息蛮长时间的,队里的小伙伴们最近会来看我,有杭州的,也有温州、台州的,然后我们几个会一起去外面走走。”说起近期的安排,孙斌郝眼里满是期待。 车祸 此生异于常人 春节,本是阖家欢乐的日子。可2011年春节,对孙斌郝一家人来说,是忧心痛苦的。孙锡军回忆起那段时间,说就像在地狱一般,想起孩子的未来,就彻夜无法入眠。 当时事故认定肇事者李某负全责,法院判李某赔偿。肇事者李某因不愿赔偿医疗费逃逸,这让原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孙锡军是一名下岗工人,平时靠打零工赚钱养家,母亲在工厂上班。虽然日子不富裕,却开心满足。 出事后,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治疗一个月后,孙斌郝来到宁波市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为了照顾儿子,一年多来孙锡军无暇工作,寸步不离守在医院。儿子的身体状况,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他的心。他成了儿子的腿,求医问药,四处奔波…… 一年后,孙斌郝出院回到奉化的家。每天上午,孙锡军带着小斌郝去医院做康复治疗,50来公斤的孩子从四楼背上背下,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康复治疗结束后立即回家做饭,下午给小斌郝按摩、做运动,为了方便儿子翻身、坐起,一张小小的床上安装了孙锡军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拉伸设备。 小斌郝下半身没有知觉,大小便失禁,夫妻俩就和小斌郝睡在一个房间。躺久了,小斌郝身体会淤青,每隔一段时间,孙锡军都要给他翻身。有空了,孙锡军会推着小斌郝到附近散心。孩子一天天长大,病情却没有明显好转。孙锡军心里焦急,四十出头的年纪,长了不少白发。 虽在多家医院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但一直未从车祸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他,生活上极度依赖父亲,父亲也因此全职在家专心照顾他。全家人靠着母亲在工厂上班的收入过活。孙锡军说,多亏了兄弟姐妹的帮忙和政府的支持。区残联、区民政局每月给小斌郝生活补贴。区残联还给小斌郝每月2000元的康复治疗费用。 孙锡军说,儿子从小特别懂事,在学校是“三好生”,平时会帮着家里干活,从小对他的期望就是健康长大。 看着爸爸每天这么辛苦地照顾自己,孙斌郝内心愧疚,有一天他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你辛苦了。”孙锡军的眼眶湿润了,他说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困兽” 未来何以期许 孙斌郝告诉记者:“出院后,就知道自己的腿站不起来了。当时年少无知,曾有过片刻的窃喜,再也不用每天早起去学校了,也不用做作业了。可后来,同学老师陆续上门来看我,渐渐地发现,自己跟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没有可以一起玩的同学,也没有可以聊天的朋友。心越来越孤独,人越来越闭塞。” 那会儿,每每说起儿子的情况,孙锡军夫妇就禁不住流下泪水,那几年为了给儿子看病,孙锡军四处打听,宁波、上海、北京……跑了很多地方。2014年,他得知宁海有人能治这病,治好后需付医药费20万元。与家人商量后,当年4月,孙锡军卖掉了家里唯一的资产——花园新村的一套房子,奔赴宁海,在宁海治疗了一个月。治疗效果不但不好,而且还伤到了腿部骨骼。 这次失败的治疗,对孙斌郝影响挺大的。同年,孙斌郝的妹妹出生。父母将一半的注意力放在了照顾妹妹上面。他更不愿意出门见人了,除了康复治疗,他拒绝出门。本该和同龄人一起享受集体生活的年龄,却如一只“困兽”,将自己囚禁在家中,少言寡语,不愿见人。每天没事情做,只能在家里打打游戏,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 2015年3月,孙斌郝参加了“恰如家”宁波培训中心的生活自理培训和康复训练。这次康复训练,打开了孙斌郝的心门。培训过程中,“恰如家”的老师针对孙斌郝的情况,一方面给予肢体上的康复训练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给予以心理上的疏导及行为上的改变,鼓励他重拾信心,通过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这里,孙斌郝学会娴熟地操作轮椅,以及很多平时生活的技巧。渐渐地,孙斌郝可以摆脱父亲的照顾,对父亲没有那么依赖了。培训结束后,“恰如家”一直对他进行随访,还推荐他参加上海阳光康复中心的康复训练…… 比赛回来在家休息的这些天,孙斌郝空了就看看小说,玩玩游戏。妹妹幼儿园回来,便逗逗妹妹玩。父母有事出门,他也能照顾好自己。如今,一家人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日子虽回不到过去,但也简单温馨。 孙斌郝和教训(右一)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