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15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间地头的“明星调解员”

——记莼湖镇劳动保障站站长庄惠国

    记者 景小芳

    “庄主任,我们企业想在本地招聘几名服务员,招工的事就麻烦您了。”“庄主任,我想问问这个计划生育证明哪里可以办?”“老庄啊,这个救助金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位?”……

    在莼湖镇劳动保障站,有这样一位深受群众喜爱的“明星调解员”庄惠国,工作30多年来,他穿梭在莼湖镇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日夜奔忙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可他却说:“做的都是些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实在不值一提。”

    时间回到1986年,庄惠国从安徽当兵回到家乡莼湖,被分配到奉化生物化工厂,做起了车间工人。半年后,他升为行政科和保卫科科长。1987年总管起工厂的行政、生产、采购、财务、人事等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上世纪80年代莼湖镇也开始涌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1991年,庄惠国作为莼湖派出所外来人口专管员,当起了辖区内外来户的“贴心人”。

    1996年12月10日晚9时,庄惠国得知从安徽淮北来莼湖砖瓦厂打工的胡某突然发病,他马上赶到医院请求医生全力抢救,因胡某患的是急性脑溢血,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时,庄惠国顾不上一夜未眠,与民警一起调查他的死因及抢救过程,并认真搜集旁证材料,同时与厂里商定,给胡某的家属发丧葬费5000元,胡某亲属10多人赶到莼湖,看到厂方和派出所工作做得如此细致,原先在路上的激动情绪冰消雾散,后事处理圆满顺利。

    庄惠国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两张已经泛黄的报纸。一张是1997年10月16日的宁波公安报,另一张是1997年11月28日的宁波日报,相继报道了庄惠国为外来人口办实事的事迹。“当时没有网络,我的抽屉里塞满了外来人员送来的感谢信,有的还邀请我到他们老家做客。”庄惠国回忆道,当时镇里600多名外来人员,他几乎个个都能叫出名字来。

    2001年,庄惠国调到莼湖就业服务站,负责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发放外来务工就业证等工作。2004年,体制改革后,他转调到莼湖镇劳动保障站工作,负责就业、保险、劳动检测、劳资纠纷调解等工作。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工作量也随之增加。

    2012年5月,庄惠国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接的主要是欠薪、工伤、经济赔偿这三大类案子。了解到有些员工不敢跟企业主理论,庄惠国就在每周两天上午,跑到各家企业,现场主动倾听职工心声,让他们有亲切感,减轻职工的心理压力。而这个习惯庄惠国已经保持了多年,雷打不动。“调解是项讲究技巧的活,不能光靠嗓子吼出来。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刚柔结合,要与当事人将心比心。”庄惠国说,和不同性格的人摆事实、讲道理,听上去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

    在采访当天上午短短2个小时,记者就发现,庄惠国的手机不时响起来。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时而有上门要求调解的、寻求帮助的访客。“信息回复,接待访客,精力虽有限,但一件件来,总归能做完。”庄惠国说,他现在忙得“四脚朝天”,虽然千头万绪,但他处处留心,早已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每天把当天发生的点滴都记录在本子上。记者翻开这本“老娘舅”日记,发现有时一天就能记上好几页。“除了睡觉,我整天都在接触这些琐碎事情,有时忙得眼睛都睁不开。但这里能听到百姓最质朴的声音,就是我这份工作的意义。”庄惠国表示,尽管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很久,但他从不觉得枯燥乏味,每天对工作对生活依旧保持着一份新鲜感。

    在庄惠国的家中,还有着三大箱子的“宝贝”,都是他工作以来获得的奖状奖章。从1983年在部队获评先进个人,1991年被奉化市公安局评为内保战线先进工作者,1996年获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到1999年、2000年、2001年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公安厅治安积极分子三等荣誉奖章,2008年获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获得2007-2008年度奉化劳模,再到2012年获奉化市信访志愿者先进个人,2013年被奉化市司法局评为金牌人民调解员……这一切都凝聚着庄惠国的心血和汗水。

    现在,因为这份工作的缘故,庄惠国的专业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他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大,真正称得上是镇里的“明星调解员”。记者在采访群众时发现,很多人提到庄惠国,就用很朴实的两个字来评价他——“好人”,这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感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