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小芳 日前,江苏一则《公交司机受委屈,一张纸条暖心窝》的新闻报道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说的是南京33路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一名男性乘客上车时大喊被门夹了,驾驶员王师傅道歉后,没想到男子一路都在责骂。但让人暖心的是,几站后,一名中学生给王师傅递来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爷爷,您是好司机,赞!”网友纷纷为公交车司机的包容克制和女孩的温暖善良点赞。 其实,这本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为何引发如此热议? 笔者认为,这折射出背后更为重要的社会心理,说明了人心向善和大众们所向往的温情,在小的情节里得到认同。 其实,我们经常接收到类似新闻,不论是公交车“尾随”夜行母子,用车灯照亮前路;或是暴雨天市民暖心留言外卖小哥送餐慢慢来;还是市民组成“人梯”托住坠楼之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细胞,都在做着自己分内的事。这些凡人小事往往是社会最真实的缩影,是社会主流积极的一个方面,让我们看到了温暖的本真。 诚然,被“点赞”能让人获得愉悦感。随着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越来越方便和快捷,人们习惯于在微信朋友圈互动点赞,往往让现实生活中缺少了一份真诚的交流沟通,人情圈变得渐渐冷漠。出于羞涩等原因,很多成年人不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流露真心,缺乏行善的热情,少了见义勇为的意愿,甚至习惯于漠然。而留下“暖心纸条”的中学生,从她身上自然流露出的美丽童心恰恰击中了这个群体柔软的内心,唤醒了他们心底的善意。 网上曾传播着这样一段朴实无华的毕业典礼致辞:“请一定要大胆扶起摔倒的老人,以暖心之举驱逐冰冷麻木。”这话看似鸡汤,却有深意,这是处世的人生哲学,何尝不也是推动社会变好的正面力量? 有句话说得好:“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希望自己被人温柔以待之前,我们是不是也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温柔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