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启利 我是山东莒县人,1946年,新四军北上来到我的家乡,同年8月,18岁的我参加了新四军。上海解放后,我所在的20军又奉命抗美援朝出国作战,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部队回国驻扎在宁波、奉化等地。1966年我转业到地方工作直至1985年离休,算起来断断续续在奉化已有66年。 记忆中,奉化解放前除了水蜜桃、芋艿头等特产外没有什么大型的工矿企业,人口不足15万,是个农业县。随着国民经济3年恢复期启动,奉化食品罐头厂、副食品厂、酱品厂、皮鞋厂、皮革厂、农机修配厂相继成立,后来又有了浙江造船厂、空压机厂、溪口拉丝厂等。在改革政策的指引下,奉化的服装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增加到约220家。期间为了加强乡镇企业发展,县委还成立了乡镇工业局,领导乡镇企业大发展。1990年初,服装企业已达800家,其产值约占奉化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当时被纺织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的有罗蒙、金海乐、迷霞、恋舒、申迷这五个西服品牌。奉化人骄傲地自誉为“五朵金花”。1997年,奉化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服装之乡”称号。直到现在,奉化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仍有70余家。服装业从1979年产值不到40万元增长到2018年销售额达33亿元。 为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奉化三横经济开发区、奉化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等先后落成,对外招商引资,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企业落户。截至2018年底,奉化全区共有大小企业2万7千多家。企业发展带来就业的同时,财政收入也大幅度增加。从1978年到2018年,奉化地区生产总值从1.4亿元增加到600亿元,增长427倍;人均生产总值增长382倍,财政总收入增长355倍,工业总产值增长766倍,侧面说明了没有工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小康社会。 在发展之中,奉化涌现出了一个世界级的样板名村——滕头村。从改革开放起,滕头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办企业80多家,除了解决本村人口的就业外,还为周边村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数千个工作岗位,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工业发展的同时农业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1953年,我们连队参加大桥区西岸村劳动时,早晚稻亩产不到400斤。政府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兴修水利造水库,普及科学种田,改良品质,现在晚稻亩产已达1200斤,江口街道种的试验田亩产高达1800斤,成为奉化晚稻高产的奇迹。农业机械从无到有,耕田种地都用上了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连晒谷也用上了烘干机,改变了过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累局面,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区面积逐步扩大,环境变美了。原来舒家、河头、长汀、斗门都是水稻田,现在都已矗立高楼大厦。曾经县江两岸都是破烂不堪的旧房子,江两边倒满了垃圾,经过整治,县江两岸一改以往脏乱差的面貌,成为了一道璀璨的风景线,尤其是现在县江的夜景,让不少市民倍感自豪。 70年来,奉化的旅游业也有很大的发展。除溪口、滕头外又增添了黄贤、岩头等新景点以及桃花节等新旅游项目。弥勒大佛落成后,雪窦山一跃成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央电视台时常介绍奉化、宣传奉化,使奉化的知名度大幅提高,推动旅游业大发展。不仅国内游客大增,连外国游客也慕名而至。 奉化70年的辉煌表现在方方面面,吃、穿、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初期,农村的贫农的愿望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坑头热”;城里人的愿望是:“有灯有电话,工作能踏实,有辆自行车”。如今这些愿望早已实现。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想也不敢想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早已进入了普通百姓家,买轿车的人越来越多,手机几乎人手一部。 改革开放让人民群众得到了真实惠,这是千真万确的。这些辉煌成就来源于党的正确领导,历届政府不断努力贯彻,更是全区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的成果。在成绩面前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