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一地一标准”,你怎么看?

    主持人 柳家欢

    如今,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垃圾分类,部分省份也将陆续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模式”。然而,不同省市垃圾分类标准并不完全一致,如上海市最严,垃圾分类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而新出台的北京市垃圾分类则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及可回收物。人员不断流动的同时,面对各地不同的垃圾分类标准难免犯迷糊。对此,你怎么看?

    全国应统一标准

    @丑脸:对于“垃圾分类”,全国各地应该统一标准。否则,去北京、上海旅游,需要重新学习,容易混淆。垃圾分类是好事,应该立即在全国铺开。

    @Hardy-张云:只有从国家层面把垃圾分类统一标准,才能有效推动这件事,不然只会增加流动人口的学习和纠错成本。

    @一切空白:要有统一标准,否则对于长期往返各大城市的人而言,真是一件容易让人犯迷糊的事,更何况不少地方会把垃圾分类列入当地法律法规,处理不当可能会违反有关规定。

    垃圾分类应该因地制宜

    @柳少英:一地一标准并不矛盾,对于小城市可以用大类分,因为垃圾种类应该相对较少,大城市可再细化一点。

    @Vincent:各地的处理流程不同,分类模式自然不同。建立全国标准,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不是当务之急,只从居民的角度来考虑略显片面了。

    @麻辣小龙虾:各地实际情况确有不同,建议制定一个适用全国的相比较现阶段分类更细的统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各地因地制宜,在新国标基础上再细化。

    @武林萌主:也许因地制宜并不适用于所有,但关键是统一标准如何制定、谁来制定,并且如何推行?垃圾分类由上海等发达城市领头推行,循序渐进,目前各地仍处于探索阶段。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就垃圾分类问题上,其进程恐怕难以统一。在考虑统一标准这个问题之前,也许更应关注地区差异性以及由此导致的许多现实性问题。

    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是关键

    @王小睿:垃圾分类纵然能一定程度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减少垃圾的产生,过度消费和过度包装现象太严重,还是要慢慢改变人们的观念才行。

    @陌上:垃圾分类应进入学校教育,从小抓起,从简单的知识学起。

    @Ahjz:垃圾分类,利国利民。最重要的是要把垃圾分类当成习惯,从孩童学起,再加大普及的力度和范围。我国的个人素质及文化相差的也很大,不要盲目强制实施,需要时间的过渡。

    主持人的话:

    目前,全国各地垃圾分类仍处于摸索阶段,尚未有优秀的经验可供借鉴,“一地一标准”的模式确实一定程度上让市民增加了学习和纠错成本,还容易混淆。制定一套全国统一标准,是深入实施后的大势所趋,但在制定过程中应该融入各地可行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使之成为接受度高、可操作性强、长期可行的垃圾分类标准。同时,仍需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与教育力度,逐步提高全社会垃圾处理的能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