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里之外的助学路

一走走过12年

    记者 康新欣

    7月7日下午4时30分许,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前往重庆万州的飞机比以往延迟了一个小时才抵达,这是江慧佳(化名)第7次来到万州,此次与她同去的还有另外1名志愿者与14名家长、6个孩子。他们带着对万州孩子的牵挂,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缘起于网络 共话甬万情

    江慧佳是奉化一家制药公司的销售经理,同时也是手牵手爱心联盟在奉化的一名志愿者,从2012年开始专门负责重庆万州地区的助学事项,每年一次前往万州,走访看望受资助学生,今年是第7个年头。

    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处三峡库区腹心,是三峡移民迁建重点城市,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但同时,万州也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经济发展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劳动力流失……这些问题在万州山区尤为突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而万州就是宁波市的对口帮扶城市。

    刚下飞机,一阵热浪便直扑而来,万州的天气如宁波一样闷热。江慧佳前往当地的一家宾馆,放下行李稍作休息后,就前往与其他志愿者和资助人会合,共同商讨此次走访任务。志愿者与资助人各自出发,统一在万州集合,而往返万州的路费、期间的食宿等各种费用则由他们自行承担。

    陌哥是这支队伍的带队人,他在手牵手爱心联盟论坛上的网名是“陌生人”,所以大家称他为陌哥。2007年,陌哥在格桑花助学论坛看到万州区茨竹小学的李云飞老师发布的一个帖子“令人震撼的贫困”,里面讲述了一些特困学生的情况,希望寻求外界帮助,改变当地孩子上学难的状况,实现他们读书的梦想。陌哥被文章里的照片环境和孩子们的状况所震撼,他想帮助这些孩子,却又不敢相信。2007年9月,陌哥决定亲自前往万州,验证信息的真实度。

    茨竹小学位于万州城西南方约50公里的茨竹乡,海拔1100米。第一次到此,陌哥在李云飞的带领下,走访了137名学生,350公里行程。当地交通严重受到地形地势制约,十分不便,而泥泞的山路让这段行程更加艰难。

    由于师资力量流失,许多村里都有废弃的村小;在一个还在办学的村小里,孩子们光着脚在操场上;一家5口人生活在摇摇欲坠的楼房里……陌哥被眼前这一幕幕景象所震惊,“真的不敢相信,这里的人民生活如此贫困。”但过后更多是难过,这些孩子的境遇令人心疼。“这里的孩子甚至没喝过牛奶和矿泉水。”陌哥回忆道:“有一位老伯拿着空的矿泉水瓶追上离开的志愿者要还给我们,以为是落下的东西。”

    回到宁波后,陌哥与手牵手爱心联盟志愿者商讨,决定正式为重庆贫困地区的孩子实施助学帮扶。在和重庆当地的公益组织合作后,由他们提供需要资助的学生名单,每年暑假,由手牵手爱心联盟的志愿者前往重庆一一走访这些孩子核实,既确保信息的真实度,也能了解上一年受助的孩子学习与生活情况。志愿者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名单发在论坛上,来自全国的网友自愿认领结对,通常遇到没有被认领的孩子,陌哥便自己全部“打包”了。就这样,甬渝之间,多了一分爱,更多了一分牵绊。

    一年一走访 从未曾失约

    今年需要走访的学生有200多人,比以往多出百余人,一行人商量之后,决定兵分5路:分别前往分水镇、后山镇、茨竹乡、奉节县和忠县,江慧佳选择了离万州最远的奉节县。

    7月8日上午,江慧佳早早起来为走访学生做准备。上午6时,吃完早饭后,在当地志愿者的带领下,江慧佳坐上了去奉节的车。奉节需要走访的学生人数不算最多,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却并不近,分散在山的各处。虽然已经入夏,但是受高海拔影响,奉节的天气并不热。

    大部分学生的家在山里,到了奉节,还有一段难行的路程。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颠簸,从万州到第一户学生家里的这段路程,持续了近4个小时。

    当地的许多山村没有修路,住在山上的村民通行只能依靠泥泞不堪的田埂路。不巧的是,天公不作美,当天奉节一直阴雨绵绵,黄泥经水一泡,更加难行。

    但让江慧佳欣慰的是,刚到第一个孩子家里,就听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任洋以633.5分的中考成绩被当地的一所重点中学录取,“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分量的回报了。”江慧佳十分开心。

    任洋是一名初三学生,今年刚参加中考。7年前,爸爸因车祸身体瘫痪,卧病在床,爷爷和妈妈遭此变故后离开,只能靠奶奶一人撑起全家。但是每月上千元的医疗费和任洋上学所需的钱,几乎压垮这个家庭,只有靠政府的低保救助维持生活。

    看到志愿者的到来,任洋显得有些腼腆。江慧佳告诉记者,他们资助的很多孩子性格都比较内向,因为家庭原因,变得有些自卑,不善与人沟通。“任洋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艰难的生活环境没有让他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发奋学习,真的很令人欣慰。”

    张宏艳在家里排老三,上面还有两个正在读高中的姐姐和一个与自己同年段的妹妹,说起这几个孩子,江慧佳称他们为“学霸一家子”。4个孩子个个成绩优异,今年期末,张宏艳考了年级第三的好成绩,而妹妹的成绩略微有些下滑。为此,妹妹还特意饿了自己两顿饭,并承诺老师暑假好好在家复习功课。

    在和记者聊天过程中,张宏艳显得有些拘谨,当问及对来看望他们志愿者阿姨有什么想法时,张宏艳沉默了一会儿,随即却说:“心里特别感谢阿姨们的记挂和帮助。”

    4个孩子的生活开销和学习费用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她们的父母由于生病无法劳动,没有经济收入。去年,志愿者开始资助张宏艳一家,为4个孩子带去了一点关怀和希望。

    任洋和张宏艳的家隔了整整一座山头,或许还有其他更远的孩子,从上午6时到晚上8时,10多个小时的走访并不轻松。尽管需要翻山越岭,但是看到孩子们的努力和成长,这些辛苦对江慧佳来说似乎也随风而散了。

    但有时候,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有欣慰自然也会有担忧,志愿者虽然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可看到一些自我放弃的学生仍会感到心情沉重。“有的孩子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和引导,缺少家庭温暖,容易走上弯路、沉迷网络游戏,性格变得更加自闭。”一年一度的走访,能让江慧佳明显感受到孩子性格的变化。之前有一个男生,3年前志愿者第一次到他家时,孩子特别热情、礼貌,还拿出平时不舍得吃的苹果招待志愿者。但是去年,这个孩子刚上初一,志愿者再次到访时,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向、不爱说话,甚至对志愿者的到来有点不屑。许多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平时无人管束,老人更加不知该如何教育,只能任由他们自我发展。这一切看在眼里,江慧佳觉得很不是滋味,明明看着孩子成长轨迹的弯曲,却无能为力。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未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想让孩子知道,他们不是没人在意,有很多叔叔阿姨在关心、惦记,想给他们带去一点希望。”江慧佳说。

    盼孩子成长 盼万州变好

    12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巨大的,能让一名青少年蜕变为成年人,而城市同样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江慧佳回忆起第一次到万州时的情景:当时宁波与万州之间尚未开通直飞航班,需先从宁波飞往重庆,再坐5-6小时的车子才能到万州市中心,几乎一整天都在赶路。下车后,再由李云飞开摩托车带志愿者进山,山路陡峭难行。“有的村小已经荒废,孩子们上学需要去其他村里。但从家到学校30公里的距离,让很多孩子通常需要徒步山路3个小时,非常艰辛的一段上学路。”江慧佳表示,亲眼看到这样的情景感触颇深。而且很多孩子或是没有父母,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或是父母疾病,无法工作、无法照顾孩子。这种情况下,比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何生存对他们来说显得更加重要。

    志愿者对他们的资助或许只是杯水车薪,有孩子放弃自己,也总有人在努力改变命运。比如任洋、张宏艳四姐妹……12年时间,最开始资助的高中生已经结婚生子,原来还是稚嫩的小学生转眼已经步入大学校园、工作挣钱,看着孩子们一点点成长、努力改变生活,这大概就是这些“杯水车薪”的意义所在:给在深渊的孩子一点光明和希望。

    后来,随着每年一次的走访,他们不仅看着孩子的成长,也看到了万州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尽管有的村民生活依旧拮据,但是许多村子为村民修建了新房,购置基本的生活家电,那种摇摇欲坠的危楼已鲜为人见;从前崎岖不堪的泥泞山路,如今是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孩子上学只要坐上包车就可到学校;2017年10月,宁波—万州的首航航线从栎社国际机场起飞,标志着宁波至重庆万州对口帮扶航线正式开通,对志愿者来说,前往万州便利多了。

    在一位志愿者的日记里,记录着这个城市一点一滴的发展变化:

    “上午10点坐重庆—万州的大巴,一出车站就能感觉到变化真大,很多新建的大楼,在建的体育馆,新的区政府。李老师开车来接我,带我在万州转了一圈。从新田到茨竹原来要3个多小时,一路坑坑洼洼无法开小车,现在是水泥路,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万州区政府要把茨竹打造成高山休闲区,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每个农家乐都有一定补助。李云飞在政府鼓励下带头开了个‘云飞山庄’,当天晚上我们还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美食。”

    “29日上午,李老师带我开始走访,四个轮子代替了以前的两轮摩托,有部分路段已经是水泥路,所以走访的速度大大提高了。”

    ……

    万州的贫困孩子很多,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教育资源改善,都是一条望不到头的道路,有的路可能漫长难行,但是既然选择了就应该义无反顾坚持下去,总有看到光明的一日。

    山海长相连 甬万一线牵

    康新欣

    宁波与万州,1500公里,隔着重重山峦、脉脉江河。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因全国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将宁波与万州牵起来,这一牵就是20余年。

    2007年,手牵手爱心联盟正式助学重庆贫困地区,12年时间,共资助学生1000余人,累计助学款200余万元。也许对于整个万州、重庆来说,这些努力算不上什么,但是这样远隔千里的爱心和善意却是万分可贵。

    贫困山区的孩子如此之多,个人所做的努力,像是往大海里撒盐,实在太有限了。但是总要有人开始,有人迈了第一步,或许就会有人走第二步。既然如此,做第一个走路的人也未尝不可。

    万州作为宁波市的对口帮扶城市,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26年来,宁波累计实施对口支援项目297个,到位各类资金4.38亿元,其中无偿援助资金近亿元;培训各类人员1100余人;援建镇乡(街道)卫生院12所;援建幼儿园、中小学21所。

    在援建项目建设上,“宁波质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中,宁波援建了20余所中小学和区委党校、区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等,其中重庆万州区“宁波小学”现已成为三峡库区标志性学校。

    宁波对口支援重点向教育、卫生、扶贫开发等群众直接受益项目倾钭,先后援建了宁波小学、红光小学江南校区、汶罗小学、驸马小学、万州第一中学玉安校区、道生中学、新乡初中等,改善了许多山区学校的入学条件,惠及众多贫困家庭。

    万州新貌

    小小志愿者

    孩子的感谢信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