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伟鑫 通讯员 林朝静)眼下,垃圾分类知识在火热普及中。这些属于什么垃圾,那些属于什么垃圾,某些来自“灵魂深处”的问题,总让人摸不着头脑。最近,为了求证贝壳属于什么垃圾,区文保所工作人员拿出存放了2000年的贝壳来求证,并制作成视频,既解答了疑问,又讲述了文物故事,让不少网友直呼这波操作“666”。 “前几天同事们在吃饭时,聊到贝壳是不是厨余垃圾的问题,当时就想到库房中那一罐2000余年前的奉蚶,它能解答贝壳到底是不是厨余垃圾。”说起拍摄这则视频的起因,区文保所所长王玮告诉记者,2005年,文保部门在白杜地区发现了一处西汉时期的古墓群,在其中一个墓穴发现了一个陶罐,里面装的是奉蚶,总重约2.5公斤,在另一个墓穴发现了另一种不知名的贝壳。“虽然经历了2000年,奉蚶的样子和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基本一致,我们曾挖开过一个,蚶肉是没有了,但外壳保存良好,说明千年不腐的贝壳应该属于其他垃圾。”王玮告诉记者,2000年前的白杜是古鄞县城,相对较为繁华,而且当时的白杜离海比较近,所以奉蚶这类海产品应该是比较普遍的食材。这座汉墓的主人,可能生平喜欢吃这些贝壳类海鲜,因此奉蚶等被装在罐子里和主人一起下葬,不曾想千年之后变成了文物。 王玮表示,用这种比较接地气的方式讲述文物的故事,是区文保所近些年来一直在尝试,通过这种方式和活动,展现文物的另一面,提高市民对文物的认识,同时对本地历史文化能够有一种比较直观的了解。 图为工作人员在展示2000年前的奉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