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2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乡村教育的生命线不断延长

——记班溪小学青年教师潘林佳

    记者 斯玲娅

    通讯员 乌雯雯

    7月9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浙江省入选5人,班溪小学教师潘林佳名列其中,也是宁波市唯一入选的教师。

    长期扎根于农村,34岁的潘林佳始终铭记自己从教时的初心:“用自己的行动,让乡村教育的生命线更长。”

    用“心”了解每个学生

    2005年8月,潘林佳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跸驻小学的一名教师,从家乡台州来到奉化。

    跸驻小学偏远的地理位置和薄弱的硬件设施,远超出了她的预期。“我是个很乐观的人,学校里的前辈传授我教学、生活的经验,我也渐渐喜欢上了这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回忆起初来乍到的时光,潘林佳语气颇为欢快。为了了解学生情况,潘林佳通过步行和班车一户户走访学生家,家访率达100%。2006年,她调至班溪小学,仍然以校为家,常常家访。2011年毕业的仇同学告诉记者,潘老师总是晚上家访,那时候大家很是紧张,现在他们觉得很感动。如今即便没有担任班主任,她也会和班主任一起,家家户户走访。

    有一次,看到学生一家六口人挤在只有30平方米的出租房内,灯光昏暗,家具仅是一张1平方米的桌子和2张床。小桌子既是饭桌,也是4个孩子的书桌。潘林佳感到一阵莫名地心酸,她因此常常告诉学生,要趁年少珍惜时光,要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能成就不一样的自我。

    用“爱”关怀“问题学生”

    长期在农村小学执教,潘林佳切实感受到了生源的变化:以前是本地学生为主,现在则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后者的普遍问题是,物质条件欠佳,家长不知如何教育孩子或是对教育不够重视。而她坚持“有教无类”——不以成绩差别对待,引导学生培养优秀的品德和习惯。

    小康在班里工作负责,却偏爱打小报告,一来二去被同学排斥了。潘林佳经过了解得知,小康的妈妈管教孩子过于严格。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小康被妈妈打得腿脚乌青。第二天看到她哭红的双眼,潘林佳立即跟小康的母亲通了电话。晚上再去家访时,她细细地向小康母亲分析没考好的原因。“最后,我和她妈妈商量好,坚持每天放学后为小康补课,引导她如何与同学正确交往。”潘林佳说,小学毕业前半年,小康还常向她请教数学题;在小康高三时,她帮小康准备空乘专业的面试,把关面试的细节。去年9月,小康顺利通过面试,还视频发来飞吻感谢。

    学生小宋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但父亲粗暴直接的教育方式,封闭了父子之间的沟通。在学校时,他总是脏兮兮的,也很少与同学交流。潘林佳每天早上为他刷干净手指缝里厚厚的泥垢,整理着装。有几次放学后小宋不肯回家,潘林佳陪他一直到深夜。通过多次上门家访,小宋的父亲也渐渐变得愿意和孩子交流。潘林佳还“不经意间”把一些班务交给小宋做,让他体验成就的快乐。慢慢地,小宋能够自信地在同学们面前展笑颜了。

    用“行”弘扬正能量

    2009年起,潘林佳开始尝试综合实践课。时任校长范伟东带着她和其他老师,做精创新课程。2014年,由她制定的《班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获得宁波市二等奖,班溪小学也被评为宁波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先进单位。潘林佳还指导学生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多次获得宁波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2017学年年度考核,潘林佳连续9年优秀,多次获评奉化优秀班主任、奉化优秀教师。出色的业务能力也让潘林佳顺利通过高级职称评审,获得区学科骨干教师、宁波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2010年,潘林佳组建了奉化第一支小学生义工队伍——笋芽儿义工,带领学生参加美化环境、爱暖敬老院、世界无烟日宣传等志愿活动。

    暑期已至,岩头村留守儿童春泥计划暑假班又开班了,潘林佳和学校的教师志愿者们,从7月8日起开启了第三年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守护计划。“我还年轻,可以做得更多。”潘林佳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