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1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忘年交”携手24天骑行2千余公里进藏

追求骑行者心中的梦

    记者 毛淦颉

    通讯员 葛家骏

    “一晃二十四天过去了,拉萨就这样到了。在康定爬坡时想把自行车踹下沟的场景还如同昨天一般,折多山淋雨浑身湿透的经历也记忆犹新,回忆起来就像是折多山的一场雨直接淋到了拉萨布达拉宫。一场旅途的结束标志着下一趟旅途的开始,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有成。”到达西藏拉萨后,奉化小伙汪弘宇在朋友圈写下了自己对于这趟旅行的感慨。

    7月7日,今年22岁的汪弘宇和56岁的周鹏冲骑着山地车从四川成都出发,沿着川藏线一路骑行前往西藏,追逐骑行者心中的梦想。2100公里,24个日夜,每天骑行9小时,负重5公斤,路过冰川,也见过草原;跨过峡谷,也翻过雪山。一路上,汪弘宇和周鹏冲始终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一步步靠近西藏。

    汪弘宇一家和周鹏冲都是溪口单车俱乐部的成员。汪弘宇从初中第一次参加骑行活动后,就一直梦想能够骑行去西藏,体验一下骑行者心中的圣地。每年寒暑假,他都会叫上三五好友,去奉化附近骑行。周鹏冲在6年前接触骑行后,便爱上了这项运动,几乎每天都坚持骑行,骑行去西藏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他曾骑车前往新昌、嵊州、丽水等地,每年的骑行量达到2000公里以上。他告诉记者:“我以前甲状腺有点问题,自从接触这项运动后,身体素质好了很多,每天的心情也十分舒畅。”在一次闲聊中,汪弘宇和周鹏冲一拍即合,决定组团骑行前往西藏。

    7月是西藏的雨季,加上地势复杂,天气变化多端,骑行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出发前,汪弘宇和周鹏冲咨询了不少之前去过西藏的人关于骑行的注意事项和当地情况,查看了当地的地形天气,并制订了每日的详细计划表。出发前半个月,他们每天都会去四明山骑行100多公里,汪弘宇还特意去健身房锻炼增重了5公斤,以保持足够的体力来应对西藏之行。

    进藏最怕的就是感冒,由于当地海拔较高,感冒极有可能会转化为肺水肿,严重起来危及生命危险。为了预防感冒,汪弘宇和周鹏冲每天都会服用感冒药,及时更换干燥的衣物。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汪弘宇在海拔4000多千米的折多山产生了高原反应。一时间,头痛、恶心、胃寒等症状汹涌而来,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照顾汪弘宇,周鹏冲提出放慢骑行进度,先休息一段时间。但汪弘宇不愿打乱之前的计划,咬着牙坚持慢慢骑行,直至一周后高反结束。

    西藏气温温差大,一天最高的气温为40℃,最低为4℃,一天之内就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当俩人骑行至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时,出现了山上下雪,山下下雨的景象。汪弘宇和周鹏冲的手套和衣服都湿透了,手脚冻得不听使唤,眼镜前也布满了雪,但两人还是没有放弃,坚持前行。周鹏冲说:“骑行进藏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是对个人毅力和决心的挑战。”西藏的长坡普遍有40公里长,由于地势原因,弯道过后有不少坑洞,一不小心就容易翻车。俩人凭借着多年的骑行经验,减速慢行,顺利经过一个个弯道。

    周鹏冲告诉记者,到了西藏后仿佛回到了自己70年代的生活。那里不少房子都是用泥石搭建的,藏民们平时就用牛粪生火,旅店里也没有热水洗澡,条件比较艰苦。但藏民们都很热情好客,看到他们会主动打招呼指路,还会请他们去自己的帐篷里喝茶聊天。那里的孩子也会用普通话跟他们说“你好”“谢谢”“再见”等,十分天真可爱。令汪弘宇记忆最深刻的是一路上遇到的同行者,他告诉记者:“我们刚出成都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骑行进藏的人,此后也陆续遇到了全国各地的骑行者。大家都会互留联系方式,互相交流进藏的情况,有困难时彼此帮助,这让我很感动。”

    回来后,汪弘宇瘦了10公斤。但他表示,自己从不后悔此次骑行,这是他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次经历。周鹏冲也多次表示,下次还想再去西藏,还要把新藏线和滇藏线都走一遍。

    图为汪弘宇(左)和周鹏冲在西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