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贤君)“现在,每逢节日,我们村文化礼堂总是十分热闹,有歌舞联欢等文艺活动,让村民大饱眼福。”日前,松岙镇西岙村一位村干部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能有这么一处好地方,全是党员干部自发捐款建设的结果。 齐心协力建礼堂 多年前,该村为了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打算建造村文化礼堂,可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捉襟见肘,建设文化礼堂遇到资金不足“拦路虎”。“大庆人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职工的豪言壮语,表达了大庆人对待困难的顽强态度和艰苦创业的钢铁意志。我们西岙村老底子家底薄,但我们不后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要积极创造条件,村干部们先带个好头,再发动乡贤及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村支书汪利军的一席话打动了村委会成员们的心:“村民们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啊。” 他们发动党员干部捐款建造文化礼堂。汪利军带头捐10万元,村主任捐5万元,其他两委会成员各捐1万元,剩下的40多名党员至少每人捐了1000元,共筹集资金60多万元。同时又发动乡贤、村民集资,这样共筹集到数百万建设资金。经过紧张施工,一座崭新的村文化礼堂落成。 “这座文化礼堂总投资500多万元,集党建综合服务为一体。”汪利军告诉笔者,里面分别布置村史、家训、先贤文化、农耕等展示区和文体活动室,已成为村民传承先贤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人们铭记历史的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大舞台。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西岙村总面积3.6平方米,有莫家、王家麻车、大庙、官路头、葛家弄5个自然村,有汪、卓、莫等13个姓氏。现有农户326户,人口874人。近年来,该村利用文化礼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促进乡村振兴,村貌渐渐发生质的变化。 “村里十分重视尊老、爱老、敬老活动,在村委会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大家踊跃捐款筹集资金,每年都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让老年人幸福快乐。”据一位村民介绍,全年为庆祝重阳节,村里挂横幅、插彩旗,全村201名60岁以上老人相聚一堂。镇舞龙队、腰鼓队分别为老人们表演舞龙和腰鼓,令老人们开心不已。 “介多老年人一起吃饭,有趣足了。”今年77岁的杨婆婆对此记忆犹新,重阳节那天上午10时多,全村老人相聚在村文化礼堂,一起叙家常谈乡情,一起观看精彩表演,一起聚餐畅饮,气氛融洽。村里还为80岁以上29位老人、90岁以上3位老人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为了操办聚餐,28位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忙碌了2天,义务帮忙买菜、烧菜、摆桌和搬菜等。”杨婆婆说。 毎年的三八妇女节,村文化礼堂都会为全村200多名妇女群众准备一道“文化大餐”,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舞龙、独唱、歌舞等节目,引得台下掌声不断。村里还为观众准备精致的点心和水果,让村里妇女群众不仅饱了眼福还饱了口福。当天,村里还会邀请区妇保院的专家医师为她们讲授女性保健常识,引导妇女群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 “多彩的业余生活、介好的活动,使我们邻里之间关系更加和睦了。”村民张再娣称赞说,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村里的环境卫生更干净,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村里的凝聚力也强了。 文化礼堂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有了文化礼堂真好。”笔者听到不少村民如是赞叹。这几年,精神文明富裕起来的西岙村,不忘抓好村集体经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村两委会致力于改变村庄面貌、改善老百姓生活水平,通过创建宁波市小康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房改造等项目,大力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实施道路硬化、休闲公园建设、绿植种植等工程,整个村庄的面貌发生巨大改变,老百姓也得到真正的实惠。 “有了文化礼堂,还要让更多村民住新房。”汪利军告诉笔者,今年西岙村被列入全区农房改造靶向村,目前农房改造项目正在进行一期工程建设。据了解,该项目一期工程将拆除危旧房13户,清理宅基地4户;计划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在沿海中线建新区块造新房20套,每套面积约237平方米。目前,一期工程已进场施工,预计半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二期工程计划拆除王家麻车自然村危旧房10户,面积约5.5亩,投入资金约150万元;新建50套房子,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 “等农房改造项目完成后,我们村将展现全新的面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将大幅度提升。”汪利军说,只要全村上下积极努力,西岙村必定成为一个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美丽乡村,届时又将在文化礼堂策划举办村民丰收节等活动。 文化礼堂内的舞龙表演 向老人发放慰问金 妇女群众欢聚一堂庆三八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