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董黎姿 记者 王曙丹)今年8月25日是第三次全国“残疾预防日”,主题是“残疾预防,从生命源头做起”。我区现有持证残疾人15600余名,其中残疾少年儿童200余人。 区残联围绕“残疾预防日”主题,抓住“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着力防控疾病致残”“努力减少伤害致残”“显著改善康复服务状况”四个关键环节,针对育龄妇女、孕产妇和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和残疾预防核心知识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让群众了解如何科学预防残疾,同时残疾预防核心知识重点人群知晓率得到大幅提升。 作为宁波市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宁波市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点,区妇幼保健院积极搭建覆盖孕前-孕中-孕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网络,从源头上避免残疾发生,提高全区残疾预防水平。2018年完成产前筛查3638例左右,发现目标疾病高风险83例,检出严重致死致残性疾病并终止妊娠4例。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2018年筛查3487例左右,确诊各类遗传代谢病19例。2018年开展新生儿听力3464例,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儿7例。开展儿童早期发展发育筛查和指导,2018年筛查出各类发育行为异常儿童118名,其中发育咨询9人,语言发育迟缓57人,发育迟缓25人,智力低下4人,构音问题5人,多动症3人,运动发育迟缓7人,行为问题3人,早产儿4人,肌张力异常1人等,并对这些儿童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干预。开展儿童心脏病的筛查和管理,共新发现婴儿期先天性心脏病201例,手术4例。开展儿童孤独症筛查1543名,发现可疑6例,可疑率0.39%。均进行及时转诊和干预。 为确保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区财政每年安排143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项目。同时严格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的标准(产筛和新筛经费分别为150元/人和138元/人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区财政还每年安排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和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等重大公共卫生妇幼惠民项目经费38万元。 区妇幼保健院是省红十字会“母婴平安”项目和区红十字会“母婴平安”补助项目实施定点医疗机构,每年落实项目专项资金40万元,用于对困难孕产妇的补助;区慈善总会对苯丙酮尿症患儿每人每年发放1.5万元的救助。 与此同时,我区扎实推进残疾康复工作。目前,全市7000余名残疾人参加家庭医生签约,4346名重度残疾人享受精准康复服务,71名残疾儿童获得康复训练和救助,2125名精神残疾人获得服药补贴救助,280名残疾人获得个性化辅具适配。在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免费加入医保的基础上,5329名非贫困非重度残疾人获得居民医保补助。 区残联制定了各类别各年龄段的相关康复服务项目。视力残疾人有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视力残疾基本辅助器具适配;听力残疾儿童少年有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人工耳蜗机子自购补助、处理器升级补助、听觉言语功能训练,听力残疾人助听器适配和听力残疾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肢体残疾儿童少年有矫治手术、0-3岁新生儿高危评估,肢体残疾人运动及适应训练、假肢、矫形器适配、截瘫残疾人康复训练、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等;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有认知及适应训练;精神残疾儿童少年有沟通及适应训练,精神残疾人精神疾病治疗、精神障碍作业疗法训练等。区残联根据残疾人的需求提供相应服务或补助,具体有需求的残疾人可以向所在地镇(街道)提出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