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七曜 一本好的书往往是记载生命的最好的瓮,它蕴藏着生命中思想的瑰宝。因为思想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因此,书中言语之佳句,思想之瑰宝,总让人意犹未尽,在情不自禁间总会去怀念,去珍藏。 《平凡的世界》我是一气呵成看完的。作品给人震撼、让人感动,唤醒了沉睡的记忆,心底深处的潜流成了泥石流,浩荡向前。我是农家的孩子,又差不多在那个年代出生,深谙农村人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许这就是尽管已过去20多年,但仍有为数众多的读者对此书依然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作品以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陕北黄土高原城乡接合部为背景,以全新的视角叙写了那个年代农村的全貌及农民生活的艰辛。作品成功地塑造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品格和时代风貌,彰显了信仰之美、理想之美和人格之美。所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一个民族一个年代特有的“心灵史”。 作品里的农家孩子孙少安,由于家庭贫困,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广宽的天地修理“地球”。他吃苦耐劳聪明能干,当生产队长时兢兢业业,渴盼着能和大家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从他内心的角度而言,也希望能和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田润叶走上幸福之路。但由于身份悬殊,煎熬的过程中最终还是放弃了,选择了彼此能对上眼的秀莲——那个爱他胜过一切的山西姑娘。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相亲相爱、白手起家、潮起潮落,但无论何时都乐观坚强自信。他们夫妻俩实际上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站在前沿的弄潮儿”。 他的弟弟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正直善良、自尊自强的青年。尽管生在农村,学习条件差,常常忍饥挨冻,但他始终不放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像怀揣梦想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敏感而又自尊,坚强而又远大,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他不甘心把自己局限于狭小的生活天地里,带着一种悲壮的心情,在另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尽管他背过石头,当过窑工,甚至后来阴差阳错地成了矿工,但信仰之树依然常青,理想之花依然绽放。所以尽管他和田晓霞在经济和地位上有悬殊的差距,但在精神上彼此却有共同的语言,所以能抛开世俗的偏见,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这也是作品久经不衰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共鸣的原因。 作品人物众多,语言清新细腻,叙事朴直亲切。如出身不好的郝红梅希望通过嫁给顾养民而改变自己的窘境;为了跟藏族女孩恋爱而被部队开除的金波等等…… 作者路遥当年是一个黄土高坡贫困农家的孩子,英年早逝令人叹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或许这就是作者曾经的生活写照,所以作品对生活的描摹贴切自然,具有温度和质感。在诗意盎然的文字之间,总是激动人心、酣畅淋漓地倾诉着如歌如泣的生活,使作品更具有视觉、味觉和感觉! 生活就像我们少年时代穿过的衣裳,缝缝补补,但我相信,那些缝在破洞上的布块,终将成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在晴光如织的穹顶之下,灿烂欢笑。正如作者言:“生活在苦难中开始,也在苦难中诞生灵魂的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