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A5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1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减盐的“5G”时代来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真正把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观念落实为实际行动,转化为近14亿中国人的强健体魄,我们就能用健康的身心为经济发展注入旺盛活力,用健康的体魄支撑起民族复兴的伟业。2019年9月1日是第13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有关要求,进一步传播和普及健康生活技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从2019年9月1日开始,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三减三健”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宣传重点是“盐不过5”。

    生命之盐

    《舌尖上的中国》里说“人类的历史都是在嗅着盐的味道前行”,盐能保鲜能提味,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无机元素,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盐里的钠在小肠内几乎可被全部吸收,经肾、皮肤、消化道排泄。它可以调节体内水分,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酸碱平衡和血压正常功能。菜肴里大多以咸作基础味,食盐让我们享受到美味佳肴。

    盐多必失

    尽管盐让人类品味到生命的力量,聪明的古人却仍记载道“心病禁咸”。这在现代医学也得到了验证。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与食盐的摄入量密切相关。如每天食盐摄入量减少2.4克,健康人的平均收缩压可下降0.3千帕,舒张压可降低0.19千帕。50岁以上、有家族性高血压、超重和肥胖者,其血压对食盐摄入量的变化更为敏感。高盐饮食还可以改变血压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变成昼高夜也高,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

    高钠盐饮食在引起高血压发病危险增加的基础上,随之带来的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是大大增加。大约50%的高血压和33%的脑卒中是高盐饮食导致的。此外,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损伤胃粘膜诱发各种胃病、导致肥胖、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过多摄入钠盐会对人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影响。

    适量摄盐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健委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儿童应更少。

    辨隐形盐

    在我国居民钠的主要来源是盐、酱油等调味品,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的是,来源于加工食品的隐形钠的摄入在逐渐增加。在我们身边,含盐食物无处不在,家常调味料中含有盐份,10毫升酱油或者10克大酱,相当于1.5克盐,10克味精的含钠量相当于2克盐;佐餐食品中更有很多隐性的盐存在,10克虾皮含盐1.3克,一个咸鸭蛋含盐3克,一块腐乳含盐可达6克、10克腌荠菜头含盐1.7克。腌制品、卤制品是隐性钠盐的重灾区。而您甚至不会注意,面包、大饼、方便面、火腿肠、奶酪、薯片、炒坚果、蜜饯等等日常食品里都含有盐份。这些日常食品的含盐摄入量都包含于每天的额定摄入量中,做菜时要减去这些隐性摄入的食盐的份量。

    减盐妙招

    首先对每天食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用盐勺、瓶盖等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放入菜肴,做菜时出锅前最后加盐。选择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等用量,尝试用辣椒、大蒜、醋、胡椒、柠檬等为食物提味。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腌制食物,做烹饪原料时多用水冲洗、浸泡,或在开水中焯煮。少吃含盐高的加工食品,如加工肉制品、方便面、蜜饯、薯条、奶酪等。学会阅读营养成分表,尽可能购买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罐装食品,选择标有“低盐”、“少盐”或“无盐”的食品。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如在外就餐,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调味品等,选择蒸、煮、炖、拌菜品,少点泡制、腌制和卤制品,吃烧烤类食品时少用酱料,多用孜然、柠檬、蒜泥等,备碗开水,冲泡过咸的食物。习惯过咸口味的人,减盐需要一步步来,研究表明,减少食物中15-30%的盐含量,往往不会被觉察,而我们的味蕾是有适应性的,一般一两个月就能适应更清淡的食物。

    味道淡一点儿,健康多一点儿。在减盐的“5G”时代,让我们一起拒绝“百味之王”的诱惑,科学、快乐地养成低盐健康的饮食习惯,为健康加分!

    区疾控中心 翁幼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