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疾病“和平共处”

    汪知羞

    我早年在农村插队,劳力弱,孩子多,生活艰苦。1970年秋天接连三次去离家40多里的山区斫柴,因劳累过度导致支扩咯血。当时到县城的联合诊所求医,一位老中医对我说:“你这病不能治愈,不用多看了。”那一年,我刚30岁。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支扩咯血的病也始终伴随着我。回过头来想想,我为什么能好好地活下来呢?

    首先大概是因为我了解自己所患的病,虽然不能治愈,却知道如何保养。患病之后,我不仅在本地就医,1980年还去上海胸科医院求医,知道动手术也难以根治,就记着医生的话,坚决戒烟戒酒,不要太劳累。40多年来,我都做到了,烟酒从来不沾,特别是退休后,不需要工作,相对轻松些,所以咯血的次数也少了,身体也就慢慢地好了起来。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保持心情愉悦,是我的第二个“法宝”。我从学生时代起就爱写现代诗,农村插队的艰苦岁月里,诗仍始终伴随着我,甚至在病痛发作之时也在读诗。1975年进了工厂,我也没有放弃这个爱好,还参加过诗歌笔会。如今,我还在不断地写诗,看来这一生是离不开诗了。写诗,没有任何功利性,纯粹是为了爱好。但是诗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使人摆脱庸俗,使人富于理想与激情,也让我看淡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病情。

    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关注美好,多做好事,奉献社会。从企业退休之后,我并没有无所事事地在家休养,而是以积极的心态投身社会、服务群众,并从中获益。我为自己所在的村义务出黑板报,参加村里暑期假日学校的教学,参加奉化“两学一做”红色讲师团,为孩子们买文具、排演节目,发起了村红十字会小组等等。多年来,群众对黑板报的称赞,孩子们见面时一声亲热的“汪老师”,村民们的一声“谢谢”,企业年轻党员的那句“永远的书记”,理论宣讲时台下的阵阵掌声……这一切,都成了我的精神支柱,使我感到由衷的快乐,仿佛自己成了一个不会衰老的人。

    我没有学过医学知识,没有参加多少健身活动,也不大服用保健品,只是把饭后散步、自留地种蔬菜当作消遣,但近半个世纪来,就这样与支扩咯血病“和平共处”着,它不会痊愈,也没有夺去我的生命,我就这样在农村学习着、奉献着、快乐着,一年又一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