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2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童桥村建设文化礼堂侧记

    通讯员 吴晓琳

    童桥村因一座桥而得名,全村80%的人姓童,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村,现存传统古建筑保存数量很多,主要类型有民居、祠堂、牌楼、寺庙和桥梁等。2015年,为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童桥村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等为基本标准,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建成了农村文化礼堂,使之成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据悉,在建设村文化礼堂之初,村里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童银龙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童裕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确定文化礼堂建设以“两堂五廊”为载体,通过对原有场所新建与改建,串点成线。“两堂”指礼堂和学堂,以村综合大楼一楼为礼堂,并在村综合大楼二楼新建讲堂(学堂);“五廊”包括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发展廊和艺术廊。同时,领导小组把建设村文化礼堂列入重要议事工作日程,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切实可靠的工作计划,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制,认真落实建设经费,加大投入,创建具有童桥特色的村文化礼堂。

    据一位村干部介绍,当时的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繁重,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五廊”的资料整理工作,从最初的资料收集到最终的定稿,是整个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耗时最长的。村里通过“问”“看”“走”“展”等方法,做到建设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开展。“问”,通过对童桥村老一辈村民不下百次的交谈,深入了解村落的历史进程,小到村碑石何时设立的,大到童桥村的标志性牌坊是怎样建成的,远到五代十国末年先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占籍为家,近到童桥综合大楼的改造如何深得人心。“看”,通过对村内各个不同地方的研究,挖掘村落的文化底蕴。“走”,实地走访村祠堂、康亭庙、牌楼、童桥头等。“展”,通过对村史、文化等各方面调查的资料汇总,将童桥村的历史,以及现阶段的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成就通过一个个宣传窗展示在村民面前。

    文化礼堂建设,经费投入是保障。该村投入300多万元,建立村综合大楼来服务文化礼堂,包括礼堂、全新讲堂以及“五廊”的创建。在童桥学堂中,添购新的桌椅,不定期开展道德教育、主题教育、技能培训等。“五廊”主要利用村综合大楼的场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童桥村的村庄村名由来、历史沿革、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美好的发展前景、多年来所获得的荣誉奖牌、历届为村庄发展默默奉献的村干部、长寿高龄村民等内容。

    如今,童桥村文化礼堂内经常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农技培训,成为村民学习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更被村民视为童桥人的精神文化地标和追梦寻根的殿堂,一处难得的精神家园。

    图为村民在文化礼堂内看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