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加北 露天篮球场已经完工投运,新的文化礼堂即将举办第一场大型活动……走进西坞街道庙后周村,记者发现,村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改造情景。 在新的文化礼堂一侧,记者看到了一块石碑,碑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上百人的名字。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小川告诉记者,建造这座文化礼堂花费了200多万元,后续装修、器物购置等也需要150万元以上,这些资金约等于该村9年的村集体收入。“村集体钱不够,但文化礼堂又是村里急需,为此只能靠乡贤和村民集资。”周小川表示。 记者看到,这百余人的捐款数额不一,有捐3000元、5000元的,也有捐15万元的,而周小川自己也捐了15万元。随后,记者走进这座集资建造的文化礼堂,发现其分为两层,每层面积近千平方米,二楼用作大型活动场所,设有舞台,一楼则为室内文体活动场所,将来将设置桌球台、乒乓球台、读书角、道德庭等。周小川告诉记者,原先村里没有合适的活动场所,现在文化礼堂建好了,村里就准备组织各项文娱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走在村中,记者发现,近几年庙后周村村民生活的环境可谓是越来越优美和舒适了。穿村而过的河流经过整治,不仅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的砌石也经过重新铺设,成为了村民饭后散步的首选,小河内还饲养着若干锦鲤,供村民观赏。村里的道路经过整修,原来两辆电动自行车都难以通过的村中道路,已经拓宽至可以通行私家汽车。村中还修建了4处停车场,供村民及亲友探亲时停车。露天篮球场也已修建完毕,村中小孩正在投篮玩耍。 下转第2版② 上接第1版② 村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庙后周村又将目光盯向了发展,选定的方向是发展乡村旅游。在篮球场周围,记者发现有数十亩平整出的土地,周小川告诉记者,这些土地是用来进行旧房改造的,目前土地正在审批中。按照设想,将有近20户村民将宅基地置换到这里,并建设农居房,原有宅基地收归村所有后再进行下一批置换建设,用这种“滚筒式”的改造方式,让村庄面貌大变样,同时,在改造过程中,保留村中的阊门等建筑,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目前已有2家来自上海的企业在和村里洽谈,他们有意投资4000多万元,在笔架山脚下设置露营基地,并发展民宿产业。”周小川告诉记者,目前选址及合作内容仍在商讨中,不过他相信,凭借着笔架山这个天然禀赋,及村中的人文历史,庙后周村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大有可为。“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村民就能种植一些特色农产品,并通过农家乐等形式销售出去,同时乡村旅游的配套产业也会发展壮大,村民就业致富就有了更多选择。” 夕阳西下,记者离开了庙后周村。看着逐渐远去的村庄在夕阳中逐渐变成金色,记者也衷心希望,这个美丽的村庄能够在未来变得愈发富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