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是丰收的季节。区供销社在“三年大变样”中,牢固树立创新、责任、拼博意识,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深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改革为契机,全省首创的政银险合作“农信盈”为农服务项目得到省市领导首肯,并在全省推广。农作物统防统治工作领跑全省,3年时间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3000余万元。着力培育一支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和水蜜桃、竹笋、茶产业农合联,农产品从既要种得好向又要卖得好转变,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添薪加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区供销社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砥砺前行,奋力有为,书写农合联“三位一体”改革新篇章。 农作物统防统治领跑全省 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保驾护航” “我种了500亩桃树,今年由供销社和农资公司为桃树防病治虫‘保驾护航’,当好‘科技保姆’,让我们不再操心。如果没有统防统治,防病治虫连劳力都请不到,错过防治时间损失不可估计,还要增加成本。”说起水蜜桃统防统治,脸上写满笑意的桃农陈春发赞不绝口。 区供销社坚持守护绿色农业,保障农资供应,保护作物丰收,致力农化服务,把农作物统防统治作为为农服务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创新服务方式,率先在全省成立奉化好收成植保专业合作社,招聘了5名大学毕业生,从事钻研植保技术。三年时间,投入资金140多万元,购买植保飞机,为统防统治提供装备保证。2017年,在供销社全力支持下,区农资公司开展农技人员师徒结对活动,11名农技人员与区农技部门的11名农技首席专家一对一进行拜师学艺,全面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农作物培育管理技术。通过两年多时间的拜师学技,这批农技人员成为为农服务的行家里手,在统防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长杨芳立每天带领技术人员来到田头巡查病虫,发现虫情不失时机及时防治,做到药到虫治。前年,杨芳立在巡查中发现4万余亩水稻出现二化螟大暴发,好收成植保专业合作社连续防治了2次,个别严重田块防治了3次,终于控制了虫情危害,减少了损失。今年,全区4.5万亩水稻和8500万亩桃园实现了统防统治。一般桃树每年防治4次,水稻每年防治4至5次,特殊情况还要增加防治次数。三年来,水蜜桃累计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9万亩,水稻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3.5万亩。实行统防统治后,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农田污染源,而且每年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1000余万元。同时,利用好收成这一平台,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和掌握病虫害防治技能。 区供销社和农资公司在抓好统防统治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庄稼医院,全区现有庄稼医院46家,从业人员50余名。区供销社赋能庄稼医院提升服务层次,利用科技手段,创办“网上庄稼医院”,让发病庄稼在最短时间里防治到位。今年上半年,连续阴天多雨,尚田一带草莓发病厉害。江口庄稼医生张纪云通过微信直接进行草莓会诊,控制了病情。尚桥庄稼医院医生李志荣一有空就往田头、山头跑,方便庄稼“就医”。这几年,他学会了网上会诊庄稼技术,通过微信直接会诊水稻、西瓜、葡萄和名优茶等病虫害,被农民兄弟称为“网上好医生”。 促进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乡村振兴……区农合联大胆探索创新服务内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融资难问题,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两年多来,联合农商银行、人保财险公司已提供贷款2.13亿元,从而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我区农合联工作也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区农合联扎根基层,坚持“姓农、姓新”核心定位,瞄准扶持发展方向,实行“一张蓝图绘到底”。区农合联把深化金融服务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到优先位置,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突破。区农合联在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中,在全省首创政银险合作“农信盈”为农服务项目,由区农合联出资在农商银行开立合作基金专项账户,区政府在农商银行设立总额为200万元的风险池资金,农商银行向农合联授信2亿元,并实行优惠利率,由人保公司提供信贷保证保险,信贷风险责任由风险池资金、银行、保险公司按1.5:2.5:6承担,月贷利率+担保费率仅为0.61%,并促成农资公司与农业银行合作,推出农户购买农药、化肥无息贷款服务;引入罗蒙村镇银行,推出“桃农贷”“笋农贷”“茶农贷”等金融产品;支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与泰隆银行合作,获得授信5000万元;持续做好农信担保服务,扩大服务面。奥纪农业公司得到贷款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了野鸭种苗工程,扩大了野鸭养殖数量。现在,野鸭苗供不应求,野鸭蛋远销海内外,公司实力不断增强。凌晨农业公司得到金融贷款支持后,建造了冷链设施,收购的农产品可以贮藏销售,这样既能缓解农产品销售,又能保证货源供给,增强了公司市场竞争力。今年以来,该公司在雷笋、水蜜桃主产区建立收购点,方便农民投售农产品。公司在大堰建立水蜜桃收购点后,原来滞销的水蜜桃卖上了好价钱。今年,该公司已为农民销售农产品3200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向17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13亿元,实现“农民得实惠、金融得效益、政府得民心”,得到副省长朱从玖、宁波副市长卞吉安批示肯定,并在全省、全市迅速推广。 区农合联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年大变样,五年奉献一个新奉化”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扩大服务领域。最近,与农业银行、宁波市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和区文广旅体局携手合作,从原来授信2亿元增加到3亿元,共同探索把“农信盈”拓展到“农旅盈”的深度合作,授信范围延伸到农家乐、民宿和旅行社等,让农旅经营主体在信贷上有更多的选择权,更好地服务农旅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在今年全省召开的“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现场会上,区农合联的做法受到省委副书记郑栅洁的充分肯定。 700余名农产品经纪人线上线下火力全开 今年已销售农产品4.3亿元 植保无人机在防治水稻二化螟 三年来,区供销社致力培育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创新农产品促销路径,从过去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初步统计,今年已推销农产品4.3亿元,有望全年农产品销售额达到6亿元以上,交出一份沉甸甸、令人信服的成绩单。 这几年来,随着名特优农产品的快速发展,以前提篮小卖的做法已不能满足市场农产品销售需要,农产品种得好不如卖得巧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全区700余名农产品经纪人一直从事线下销售,对线上销售一窍不通,已跟不上电商发展的需要。为应对市场竞争,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补齐短板,区供销社依托人才资源优势,从2017年起,把培育电商人才作为主攻目标,每年出钱举办电商业务培训班,请高等学院教授和有一技之长的电商专家为农产品经纪人进行电子商务营销专业技术培训,实行持证上岗。每年电子商务业务培训至少举办2至3期,每年有200多名农产品经纪人得到轮训。至今,全区已有693名农产品经纪人通过了技能考试,其中38人领到了由区人力社保局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颁发的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153人领到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502人领到初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颇有名气的农产品经纪人郑轶芳是首届参加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的一名虚心好学学员,一连培训了3次,领到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在线上销售农产品如鱼得水。这三年来,她采取线上线下的营销手段,在萧王庙慈林和溪口三石等地建立了500余亩水蜜桃、芋艿头、竹笋基地,要求当地300多户农户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组织生产,种上来的农产品由她包销。今年,已推销农产品600多万元。今年9月初起,她还为珲春和安图两地推销有机绿色大米、锻树蜜、花生油、大豆油、黑木耳和灵芝孢子粉等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年内销售额有望达到上百万元,为消费扶贫出一份力。农产品经纪人廖亚珠开发软件,通过网上平台把火龙果、猕猴桃、水蜜桃、土鸡蛋和笋制品等名优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名声大振。现在要求供货的客户络绎不绝。 萧王庙街道林家村农产品经纪人贝复彪今年在水蜜桃销售旺季,在林家桃子市场设点收购当地桃农投售的水蜜桃,通过淘宝平台销售精品水蜜桃6万多箱,销售额达到360万元,光运费就支付了96万元。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会长宋光明今年推销各类农产品128万元。农产品经纪人邬良平在供销社支持下,把农产品首次打入深圳市场。 □徐华良 王加廷 陆文武 策划/采写 农产品经纪人郑轶芳正在包装线上销售农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