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座城 一座博物馆

——奉化博物馆奇妙探秘之旅

    记者 李露

    每一座城市都从历史中走来,每一座城市都将为后人创造历史。

    读懂一座城市的历史,领悟城市故事背后的历史智慧,将城市精神传承下去,是当代人的责任。

    一座城市,一座博物馆。

    承担着收藏、研究与阐释奉化这片土地各种记忆载体职责的奉化博物馆,即将在11月揭开面纱,开馆迎接大家的到来……

    山海交响—奉化历史文明厅效果图

    吾爱吾乡—蒋氏父子厅效果图

    在建筑间雕刻遗忘

    建筑,沉默而坚韧,它受文化影响又逐渐成为文化本身。

    远远望去,很难将奉化博物馆看作一座博物馆,它全然没有中国纪念性建筑的普遍形象,硕大的烟囱体现着原奉化热电厂的工业建筑遗存。再进一步,沧桑感扑面而来,北面的橘红色墙砖,南面的灰白墙面,毫无修缮,却讲述着最开始的故事。我知道只这一眼,原始与现代,在这里就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无需他人评判。它站在那里,便是博物。

    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一部分,奉化博物馆主体建筑由原热电厂的发电车间改造而来,局部加建,总面积约10800平方米,展览区面积为6000平方米,属于一个大中型博物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南部为博物馆前厅,中部、东部为主展厅,西北侧为藏品库房,西南侧为管理办公用房。

    光影在这里交错,时光在这里沉淀。博物馆入口处可见一巨浪艺术装置,采用上千根不锈钢仿竹子造型经特殊焊接胶结工艺手工打造。毛竹是奉化的特产之一,南宋时溪口石门便以种植大毛竹闻名,所产毛竹体大、质好;清时有“石门种竹赛淇园”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化大毛竹更是3次运送北京,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展出。作为奉化的一个记忆符号,在奉化博物馆入口处利用现代建筑手法将毛竹风姿自然呈现。这份传统的努力融合之态,足够让人动容。

    “六山一水三分田”,是对奉化地理特征的形象描述,县江、剡江、东江发源于西南山区,无数小溪汇入,东流而去,众多形态各异的古桥便俯卧其上。重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的广济桥是奉化现存年代最久的桥梁。它从南渡“飞”来,被取其中一段按照一半的比例缩小,横亘在12块升至空中的古道模型中,深邃而又悠长。目光随着光线向上,仿佛人就漫步在古驿道之上,踱步在古桥之中。

    时代变迁,热电厂冷却关停,博物馆拔地而起。这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热电厂曾是奉化当地工业的象征,高耸的烟囱,巨大的厂房框架……种种迹象表明着电厂当年的辉煌。如今,数只倾倒煤炭的煤斗依旧将自己庞大的身姿展露在世人面前,不曾遮掩,只是放料口装上了LED显示屏。当你坐在下方的座椅上,桃花光影从天而降,告诉你“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故事。

    在文物里找寻历史

    文物,之所以让人动容,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故事、文化基因和人文精神。

    1978年5月12日,奉化白杜南岙一村民在一座名为蟹山的小山坡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大型的汉代砖室墓。因为墓顶塌陷,墓中的瓷器已基本被压碎,但有一件瓷器却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这便是东汉青瓷绳索纹罐。

    青瓷罐敞口、宽沿、斜肩、鼓腹下腹内收,高17.6厘米,口径11.1厘米,底径11.6厘米。如果说到特殊之处,则在于它的纹饰。它的肩至上腹部贴刻有绳索纹,上有凸起的绳索结纽,通体为青绿色釉,近底部露胎。绳索纹除了装饰,也暗示了它的用途。这件瓷器仿制了生活中的打水桶,相比于不易保存的木质打水桶,瓷质的打水桶更适合作为随葬品,与它的主人一起长眠于地下。

    “当时学术界将青瓷烧造的最早年代定位东汉晚期,而这件青瓷是在熹平四年的墓出土,属于东汉中晚期。”奉化博物馆馆长王玮说,正是因为它的完整出土,将当时我国烧制成熟青瓷的年代往前推进了200年,也为越窑青瓷的断代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实物资料。

    1995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鉴定,这件青瓷罐成为国家一级文物,且是一级中的甲等,它也成为了我国第一批一级文物中的一员。

    据悉,奉化博物馆馆藏了6万余件文物珍宝,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件。据王玮介绍,东汉青瓷绳索纹罐和民国木雕船鼓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丝竹之音,袅袅悦耳。民国木雕船鼓,顾名思义,即外形如同一条扬帆起航的船,内设鼓架的器具。它高2.7米,长2.5米,宽82厘米,体型巨大,是民国时期雕制的民间传统节日行会用的道具。船体雕龙画凤,色彩艳丽,整座船鼓用黄扬木、金属以及彩绘玻璃等材料雕制组合而成,通体施艺,无处不雕。行会活动时,敲鼓的人站在船鼓内部敲击打鼓,发出震耳的响声,因此,才有船鼓的称呼。

    这艘木雕船鼓是民国时期由锦屏街道石柱下大队捐赠,据传是石柱下村一寡妇出巨资请当地木工打制。1995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鉴定,确定该器物为国家一级文物。

    除此之外,茗山后遗址白玉玦、南朝青瓷鸡首壶、民国齐白石雏鸡轴、清霁蓝釉描金赤壁赋瓷瓶、清银链寿字纹嵌宝玉石佩饰、清象牙雕人物故事盖瓶、民国“富贵寿考”双龙耳银鼎、西晋青瓷狮形烛台、清毛玉佩行草书五言书轴等众多文物,都将在奉化博物馆里展出。

    在城市中铭记温度

    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

    作为一座公益性的国有博物馆,奉化博物馆届时将免费对外开放。共有7个展厅,其中常设展有3个,分别是“山海交响—奉化历史文明厅”、“吾爱吾乡—蒋氏父子厅”和“志载千秋—奉化区方志古籍馆”。

    走进这里,文物、影像、图片等媒体手段,让我们看到了奉化这座鲜活城市的前世今生。“山海交响—奉化历史文明厅”展出文物约1100件,将从史前春秋、秦汉六朝、唐宋、明清、民国这五个历史时期讲述奉化6千年来的历史文明故事。

    “吾爱吾乡—蒋氏父子厅”是奉化博物馆所独有的展厅。它除了将展示一些与蒋氏父子相关的历史物品,比如蒋氏后人捐赠的蒋介石服装、宋美龄婚纱等,还将在设计中尝试采用新绘画形式弧幕墙制作、爱情故事墙互动、矩阵造型壁龛、武岭学校场景等,给观众还原不一样的“两蒋”形象。

    在“志载千秋—奉化区方志古籍馆”里,4万多册藏书将在透明库房里现场演示古籍修复。此外,古籍展厅还设有阅读借阅区,观众可以在此查阅古籍资料,真正做到让藏在深闺中的古籍活起来。

    临时展厅是博物馆中最活跃的区块。11月开馆之后,1楼临时展厅区域将展出“70周年奉化成就展”。而在博物馆东面加建的建筑里,到时将开展樊德才书画展、竺庆有书画展和馆藏书画展等艺术展会。

    作为一座城市的精神财富,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与保存者,更承担着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功能。据王玮介绍,开馆之后,奉化博物馆将加强与其他地区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到时我们也会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物,如埃及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台北博物馆等。”另外,奉化博物馆每月或每周还将开展各类活动或开展互动节目和文创展出,向市民展示各种文创产品,让市民既能经常性地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又可以把“文物”带回家。

    建设中的奉化博物馆

    馆藏书画展效果图

    博物馆外墙

    记者手记

    办一座心仪的博物馆

    记者 李露

    从“神秘地带”到“必游之地”,近年来,国内的博物馆热度持续升温。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中国博物馆的参观量已经从2014年的7亿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近10亿人次,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

    然而“火热”背后,部分博物馆仅“堆砌文物”的功能也着实向博物馆“泼”了一盆凉水。“看不懂,不好看,记不住。”这是不少博物馆给受众带来的实感。

    作为承担着收藏、研究与阐释奉化这片土地各种记忆载体职责的博物馆,如何“活化”文物,让受众看得有趣,看得明白,显然是奉化博物馆开馆之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透物“见事、见人、见精神”,同时把学术性内容转化为平民化语言,让观众看得懂,不仅仅是配全博物馆内部的“硬件”设施或者配备优秀讲解员这么简单,更应该让橱窗里“冷冰冰”的文物有“温度”,甚至“带的走”,这才是当前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

    笔者希望,作为奉化的文化地标,奉化博物馆也应该适应公众文化消费的习惯,在讲好文物故事后,还要创新传播方式,让文物知识视觉化、趣味化、体验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