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A1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巴经贸文化交流的“编外大使”

——访巴西杜卡丽贸易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王照微

    记者 沈珞 

    通讯员 杨妍斐

    【人物名片】

    王照微,1987年出生于莼湖镇。巴西圣保罗大学硕士,获巴西外交部优秀国际学生奖学金,曾担任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师及管理职务。现为巴西杜卡丽贸易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宁波哈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2009年,当王照微来到圣保罗大学就读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学位时,她没有料到会在学生身份以外增添另外的“角色”。

    中国人到南美国家学习小语种,这在10年前的巴西极为罕见。“当时学校只有3个中国学生”,王照微告诉记者,她就读的圣保罗大学是巴西国内顶尖高校,得益于这样的环境,她的葡萄牙语飞速进步,也让她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机会。

    2010年,王照微得到了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教职。几个月后,她被派遣到圣保罗州的黑河市开拓新校区。也许是天时地利人和,20多岁还是学生的王照微在多方协助下,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开学庆典,邀请到了巴西时任国防部长、圣保罗市市长等高级别的政府官员,以及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等700多位嘉宾,当地的主流媒体报道了这次活动。

    好的开头让招生颇为顺利,第一年黑河孔子学院分校就吸引了州立大学分校的100多名学生报名。学校还特地为校外人士开设了一个30多人的班,学员主要是当地企业、媒体的从业人员。大概一年后,王照微被调往另一处开拓教学点。

    王照微在圣保罗大学曾推出一个《了解中国》的讲座,“几百个人的礼堂坐满了人!”她十分惊讶。此外,王照微还参与过孔子学院在圣保罗东亚移民聚居区的新年活动,接地气的表演和互动节目,让当地居民近距离接触到中国文化。王照微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中巴友谊的升温,以及拉美国家对中国极度渴望了解。

    “得到这样的锻炼机会,让我受益匪浅。”王照微说。

    在孔子学院坐落的这条街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前来设立办事处,这让王照微接触到不少国内的企业界人士。在接待来自国内的各个经贸团队和担任翻译的同时,她暗下功夫学习经贸知识,耳濡目染,从事中巴经贸交流的念头逐渐在心中扎根。

    2012年,王照微夫妇毕业后和巴西同学组建了杜卡丽贸易有限公司。一开始从纺织品起步,从广东、绍兴等地进原料来加工,后来直接进成品销售。在多次参加展会的过程中,王照微了解到,巴西的农副产品在中国的需求不小,比如中国人爱吃鸡肉,而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肉制品生产国,于是,鸡腿、白糖等被收入他们的商品目录,一些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学生也成了他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渐渐地,杜卡丽公司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2014年底,王照微和丈夫回到中国,在宁波继续从事中巴贸易。王照微觉得,在巴西的中资企业现在更多了,几乎能找到大多数知名品牌的分公司。巴西政府及民众对中国的关注度也在提升,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丝毫不亚于欧美国家。

    “传播中国文化也是为经贸及其他领域交流搭桥,我很乐意当这样的‘编外大使’。”梳理10年经历,王照微如此总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