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华良 通讯员 王芳)为进一步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今年5月,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在被称为“大米缸”之一的西坞街道金桥、高楼张、茗杨和东陈等4个村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试点工作,以坚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为目标,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制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田长制”实行分级负责制,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体制,村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网格单位。“总田长”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街道负责农业的副主任担任“田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村主任或种粮大户担任“网格员”。“网格长”每周至少到保护区内巡查2次以上,“网格员”每周巡查3至4次。此外,西坞自然资源规划所也派一名工作认真负责、执法严谨的执法人员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杜绝隐患。 东陈村党支部书记陆如忠担任“网格长”以来,风雨无阻,每周至少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巡查2次以上,切实保护好2474亩耕地。西坞街道金桥村“网格员”吴晓雷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他每周至少到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巡查3至4次,发现问题,及时向“田长”报告。 此外,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还建立起群众参与机制,在永久基本农田内设立“田长制”保护标志牌,实施“一片一牌”,标志牌上注明保护面积、责任单位、“总田长”、“田长”、“网格长”和“网格员”姓名及举报电话、所在片基本农田分布示意图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考核结果与三级“田长”的评先评优、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发放等挂钩。
|